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
佛在其它经论里面所说的,离生死法是什么?方法虽然多,理是一个,决定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我们要知道。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现在这个社会,中国、外国,有几个人能够断见思烦恼?古大德讲得好,如果离开净土法门,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度的,这个话讲得绝不过分,原因在哪里?没有能力断见思烦恼。我们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见思烦恼,但是要伏见思烦恼。“伏”是什么?把见思烦恼控制住,这比断那要容易太多了,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你真正肯干,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如果说“断烦恼”,那我们就未必可靠,说“伏烦恼”,我们还有指望,我们把它控制住,像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上教给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是一个控制烦恼的方法。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去想他的不善处,不要去想它,更不可以将别人那些不善处放在心上,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常常想一切人事物的善处,养成自己一个纯善之心,我们的烦恼自然就控制住。控制烦恼,往生就有把握,我们念佛功夫就得力,“功夫成片”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至于你要念多少时间才能成片,完全看你伏烦恼的功夫,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把你的烦恼控制住,你短时期就能够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能够带业往生。(净空法师)
◎我收到一个同学给我写了一个条子,哪个人转给我的我也不晓得,他就是念佛念得非常烦恼,常常听到我说念佛法喜充满,他这个法喜就是起不来,天天生烦恼,问我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念下去。为什么有烦恼呢?你的妄想杂念太多了,你的功夫不得力,念佛要放下,念佛堂法师,领导念佛堂的法师叫堂主,堂主时时刻刻提醒大众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号,这是警策的话。一面念佛,一面心里头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还有妄想,你功夫怎么能得力?再重要的事情,进了念佛堂都放下,不去想它,等我念好佛之后出来再想、再办事,你出来就有智慧了,没有进念佛堂办这个事情怎么想也困难,念了佛之后出去再想,一想就通了,事情就办好了,但是你一面念佛一面在想事,你是佛也没有念好,事情也没有想好,你两边都错了。所以念佛同修要记住,念佛的时候天大的事情都放下,都不要理会,佛号一堂功课念好之后,离开念佛堂,该办什么事,再去办事去,这个样子,你佛也念好了,事也办好了,你两面都得到!决定不能够合在一起,办事的时候又要念佛,事情也会办糟糕、办错了,念佛的时候想事,佛号也念得不得力。所以还是不如法,如法决定得法喜充满。如果再有疑惑,听经。听经是断疑生信,转疑为悟,所以经不能不听。我们这个道场殊胜,就是每天有讲经,有念佛,讲经虽然一天只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对我们现在的根性,确实不够,我们要想功夫得力,每一天至少要四个小时听经。可是一般人每天要找四个小时听经几乎不可能,每个人有家庭,有工作,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尽量找空闲的时间,要多听经,理不能不明白,事不能不清楚,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才会放下。你现在学不通,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道理不通,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他放不下。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很容易放下,你能放下,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还会生烦恼,你完全没有放下。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你走着也好,站着也好(住是站着),坐着也好,躺下来也好,你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就是以一念断除一切妄念,这叫功夫成片。有许多同学问我,什么是功夫成片?这就是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念头,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杂念,这一句佛号功夫得力,全都把它压下去,没有断,所以叫带业往生。你的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并没有断,只是你念佛功夫得力,统统把它伏住,所以这个断叫伏断,不是灭断。由此可知,你念佛念到今天,连功夫成片都没有得到,你不是真信。由此你就应该想到,为什么我要把印光大师念佛的方法,他里面讲的不讲经,我把不讲经这一条改掉,一定要讲经。印光大师那个时候不讲经可以,念佛人善根深厚,念佛人老实,能信、能愿、能行,我们今天要不把这个道理讲透彻,你不信、不愿,那就没有法子了。讲经的目的在哪里?成就你坚定的信愿,目的在此地。我们天天在念佛、天天在修,修了几十年,消息都没有,这什么原因?你所修的不如法。婆罗门女一天,如法;莹珂法师三天,如法。什么叫如法?放得下!回家的心恳切、真实,不是假的。我们的信愿不真实,我们的念佛不老实,念佛没有放下世缘,不老实,道理在此地。莹珂知道他要不往生,肯定堕地狱,为了怕堕地狱,急着求往生,这是他往生极乐世界的缘,逼着他非去不可。他要不去,堕地狱有的受了!各人的缘不一样,莹珂法师如果不是破戒犯规,造作一切不善,大概他的勇猛精进发不起来,可能这一生就错过了,他是罪过逼迫着他。这是前面讲的五逆十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从莹珂法师得到了证明,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为什么能做得到?因为他一心向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我的老家,阿弥陀佛是我的父母,诸上善人是我的兄弟,我家样样都美好,没有一点缺陷,想家!急着回家,这个地方我统统不要了,这是出来旅行,这个地方不是好地方,此地一切人事物,确确实实没有一样东西值得牵挂,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放在心上,他真放下,这根利!所以这个世间你们说好的,他决定没有贪恋,你说不好的,他决定没有嗔恚,他确确实实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看待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一切万法,心里面真正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事一心不乱!所以你只要契入境界,这是经论、祖师大德们说得很好,你要是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了,你还用得着学吗?无论什么法门,有人向你请教,你对答如流,用不着思考!这个奇怪,这个不可思议。实际上一点都不奇怪,什么原因?世出世间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既是自性变现的,你只要见到性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对于一切诸法之所以不了解、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迷失了自性。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接触的时候我们办事务,事情办完之后,心里面就是一句佛号,绝对没有一个杂念在里面,这是功夫成片。所以事情来了,佛号放下,去办事,事也办好了,佛也念好了。初学的人功夫不纯熟,如果说办事也念佛,念佛也办事,说实在话,事也办不好,佛也没念好。那是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的人才行,在一切办事当中,他也能够净念相继,那是已经到相当高段的功夫,我们初学的人做不到,所以初学的人要记住,这也就是在生活当中去锻炼。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不会起别的念头,这个时候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一天到晚还有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这个不行,这个往生一点把握都没有。虽然念佛念了几十年,还是不行,这就是古德讲的不老实。由此可知,老实就成片,不老实是没成片。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也就从这里看,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我们念佛的功夫有进步,这个月比上一个月妄念少了,要从这里去看。如果年年、月月都还一样,这个问题严重,这个佛号念了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来生变成福报,变成这个东西,不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会有妄念?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要是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这个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净空法师)
◎问:何谓“轻安”?是否为“功夫成片”的前阶段?继续念下去,是否就是“功夫成片”?答:“轻安”就是你很自在、很舒畅,感觉得很快乐。这个快乐是法喜,不是从外来的刺激,而是从内心生出来的欢喜、快乐。念佛人往往有这个境界,但是保持的时间不长。这个境界何时会现前?我们念佛念得很专注,没有妄想、分别,心里面的这些忧虑、牵挂,暂时都放下了,这时我们的心行与佛相应,轻安就现前。可是一起分别、执著,这个境界就失去了。这个境界要是能常常保持,就称作“功夫成片”,这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是念佛功夫得力,把烦恼暂时伏住。轻安的境界现前,这是很好的享受,从前方东美先生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轻安确实是高等的精神享受。(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