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于一切时中
有人问,到底是念“阿(音窝)弥陀佛”,还是“阿(音阿(ā))弥陀佛”?“阿(音阿(ā))弥陀佛”是梵音。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幅员广大,方言很多,念“阿(音窝)弥陀佛”的人,坐着往生、站着往生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必执著音,要着重清净心。音念得再对,不一定能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阿弥陀经》讲往生的条件是“深信、切愿、持名”,持名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所以,念“阿(ā)”可以往生,念“阿(音窝)”也可以往生。倓虚老法师是营口人,他念“阿(音窝)弥(音逆)陀佛”,他坐着往生,这就是说明心真诚,心真有佛。(净空法师)
◎第一要于一切时中(注意,要于一切时中,不是不如意事时如此,欢乐之时又如彼),厌恶娑婆生死烦恼之苦,欣慕极乐菩提之乐,力求往生。次要发愿遵照佛祖所传净土法门,勇猛精修,净除习染,使身心轻泰,现生极乐。次要立志成无上觉,圆满菩提,供养诸佛。次发广大心普度众生,众生界不空,誓不成佛。次要随有所做,若善若恶,善者回向求生,恶则忏悔求生,更无二志。又云:念佛之心,欲得一心不乱(但不可作意求,求则反远矣)是谓净愿;不生西方誓不休息,是为常愿;成无上觉,广度众生,是谓大愿。……如是发心,方名真信切愿。(元音老人)
◎深妙禅偈:有大福德始念佛,发菩提心修十善,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四仪庄严三净业,坚守重戒勿少犯,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全凭信行愿。(夏莲居居士)
◎不念过去,不念未来,专念现前一句。不求一心,不断妄想,只要字句分明。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多说一句废一句,多念一句是一句。(夏莲居居士)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夏莲居居士)
◎老实念: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夏莲居居士)
◎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连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夏莲居居士)
◎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着安闲。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夏莲居居士)
◎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各离,合则成串。心不离佛,口不离念。如线贯珠,相续不断。(夏莲居居士)
◎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真勤真专,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夏莲居居士)
◎问:我打坐念佛三十分钟,同一个姿势累了,请问可否换姿势? 答:可以的。念佛人打坐与参禅不同,念佛的打坐称为静坐,就是坐下来念佛。但念佛最好还是经行,就是以很慢的速度散步,这样念佛比坐着念佛好。如果觉得累了,就坐下来念,不感觉得累,还是经行比较适当。(净空法师)
◎问:请问绕佛有什么好处? 答:绕佛的好处非常多,绕佛是养生之道中最殊胜的方法。要晓得生命是精神与物质和合的,肉体是物质,灵性是精神。我们的心要静,愈清净愈健康;身要动,身是机器,不动就生锈、就生病了。绕佛是身动心不动,绕佛与拜佛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拜佛的时候心清净真诚,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杂念,身不断在运动,这是修礼敬。绕佛是经行,就是缓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学当中不昏沉、不掉举的效果。有些人念佛念了一会儿就打瞌睡,散步就不会了,有些人心里面七上八下止不住,但是在缓慢散步念佛,心就定了,这是用功的方法,又是养生之道。(净空法师)
◎问:请问绕佛和拜佛有什么分别? 答:绕佛是一种缓慢的运动,非常适合于年岁大的人、体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种激烈的运动,适合于年轻人、身体强壮的人,而绕佛、拜佛效果是一样的。拜佛是礼忏,礼拜忏悔,第一个目标就是降服自己的贡高我慢,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佛之足,在此学习一切恭敬。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们要把所有一切众生当作佛一样的恭敬,折服自己的傲慢心。(净空法师)(说明:经行绕佛必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时不应出声念佛以免伤气;以缓慢的速度拜佛同时心中默念佛号同样很好)
◎问:对治昏沉、妄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经行、拜佛。通常念佛堂的当中是拜佛区域,四周围是绕佛区域,两旁是止静区域。容易昏沉,就用绕佛、拜佛的方法来对治。妄念多的时候,用止静,止静与禅定一样。因此,方法没有一定,自己要懂得调节,什么方法有效,就用什么方法。(净空法师)
◎在念佛堂里,一定是结弥陀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个大指拇指连接起来,这是弥陀印。手印就是手语,是表法的。(净空法师)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功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印光大师)
◎念佛记数,只取其心归于一,不许又记百记千。汝所立之法虽好,恐久则心力不堪,或致受病。(印光大师)
◎一心念佛,即是正念真如之大者。不预外事,纵有不容推脱者,当平心和气,审慎度量,即是察言观色之大者。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印光大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