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5 浏览量:275

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

       我请问诸位,你们光是口中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么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那么,什么才是念佛的那一念呢?现在我做个比方,你欠了人家的帐,明天三点半前不将足够的钞票存入银行,人家那张支票轧进去,就要退票,你自然成了票据犯,隔不了多久法院要请你到看守所去坐坐,可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此时你坐在这里念佛,心里直挂着明天那张支票,三点半一到,怎么办?那真是牵肠挂肚,忧心忡忡,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面,无法忘怀。像这样子的念,才是我们念佛所需要的。又如年青人恋爱,追求异性,虽然坐在此地听课,心里头还想着他(她):现在不知到了哪里?干些什么?在西门町电影院门口?或者公车上?还是跟别人去玩了?如此坐在这里,心中七上八下,整个思想都被对方的影子盘踞住了,痴痴地想,挥也挥不掉,这是思念。我们念佛也要这样,天天想着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乃至不需这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名字,心里头只这么挂着这个念——佛,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对了。有时我问同学:“你有没有念佛?” “有啊,老师。我一天念两次哪,一次五串念珠,一串一百零八个,一天总共一千零八十次。” 好像在算钱数利息一样,这不大对。我念佛不大计数,一念一念就顺下去了,管它是多是少,一念一口气就有一心不乱到底嘛!(南怀瑾老师)

  ◎韩愈说过两句话很有道理:“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 一个人穷困无立锥之地,没钱穿衣吃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喊我的天啊!有时候不小心受了伤,或是给人打伤,痛极了,哎呀我的妈,自然呼叫出来。人一到紧急危难的关头,这一念强烈的寻求依靠之心,正是我们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本,要以这样的心境来念,才是真正的念佛。此时,念佛不一定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直到严重危急时,阿弥陀佛一字一句没有了,只剩挂着阿弥陀佛这一念,一个佛的观念深深印在心里,作为依靠。若是临命终时,就以这么一念,决定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念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全然想以凶猛地念阿弥陀佛佛号,求得一心不乱,那永远也没办法达到,因为你是用散乱心在念佛,一字一声,一句一句,皆是生灭法,生灭法便是散乱。再说,我们以十声念佛法为例,你手中拿着念珠,念呀念,是否能在十声之内,中间插不进来别的妄想?不可能,即使你察觉不出有别的妄想,心里还在数,还是散乱。若说只以手中念佛珠的滑动来帮忙计算,一颗一颗数至十颗,这中间五句也好,四句也好,一句一句,一字一字之间,没有其它念头冒出来,这才算有点苗头。然后,又由第十声开始,倒推念珠,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如此,一来一往,类似数息观的修法,久而久之,练到其它杂念不生,只有清清楚楚的佛号。那么,你说这就是一心不乱了吗?不是。因为你尽管只用佛珠,不注意数字,但是一圈念完又一圈,你全晓得,还是有数的观念。况且,手在动,身体在动,也是念,身体的感觉还是念,念包括了身心两方面的活动。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完全只剩一句佛号,其它什么身体感觉都没有,忘掉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南怀瑾老师)

  ◎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求生不易,求死也难。“千古艰难唯一死”,谈什么学佛做功夫,念佛打坐,多了不起,别吹牛了!生时没有痛苦烦恼,快快乐乐,穷也穷得心安理得,死时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躺在医院两三个月,吊个氧气筒,颠颠倒倒,半死不活,苦了自己,也累了别人,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医院探望。其实,看也死,不看也死,但是又不能不看,不是做给死人看,是做给活人看哪!这就痛苦了,对不对?我讲的是实在话。所以,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也不多留恋:一到医院,看看好了一点,那么,再见吧,自己好好保重;若是不行了,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生命就是这样,要放下、看开,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南怀瑾老师)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是意识。我们作意去想,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无量功德,想佛的依正庄严。譬如说,我们平常读经,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想经里面的境界,这都属于忆佛。为什么要常常想呢?因为你不想佛的境界,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这个头脑决定止不住的。换一句话说,你想其它的,你是想六道轮回,你在造六道轮回的业,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是在修净业,那个感应果报完全不相同。这个方法就是忆佛。念佛,就是心里面真的有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不去想他也有,一到时候,这佛就冒出来了。念是会意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现前的心,现前一念心中忆佛,这个叫念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念的第二解释,就是口念,也叫做念佛,持名念佛,用持名的方法。持名是念佛的初阶段,初期。念久了,不念,心里头真有了,那是你念佛的功夫深了,所谓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中,所以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净空法师)

  ◎实在说,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报。人在临命终这一刹那,这是与来生祸福关键的时刻,那么真正有福报的人,他临终的时候可以不生病,预知时至。你看有很多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你看他走得多么自在。这一些事实,我们在这几年看得很多,这不是假的。他们为什么能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关键就在他们的心清净,万缘都放下了。我们为什么不行呢?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麻烦在此地。……问题的结症,就在你如不如法?经典上讲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应?你要相应了,你就能做到。……万缘放下,身心清净,感应不可思议!(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