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声音不绝,不必注著一心不乱
问:念佛的时候,有时候佛号与念头都没有了,请问该怎么办? 答:这是失念,等于驾车临时失去控制,这时要赶快提起佛号。 问:请问念佛时意守何处? 答:这大概是讲心安在哪里?要安在佛号上。古德教导我们,念从心起,从口里面念出来,从耳朵再听进去,字字分明,字字清楚,没有念错,如此功夫容易得力。(净空法师)
◎于持名时,只要令声音不绝,不必注著一心不乱,音声不绝是因,一心不乱是果,因行若真,果必成就,所谓行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也。可惜今时之人,佛尚不肯常称,于句句中有销尘融滞之功德亦不知,便先想一心不乱,岂非鸟无翼而欲飞,树无根而欲茂,所以每每念弥陀,每每无滋味,念得妄想多,便向别门去。呜乎哀哉,净土法门,衰败至此,可谓极矣。故妙叶禅师云,能运身口之念,勿论其散,但不间断,自能一心,亦即可名一心,唯行之不休为度,故不必忧散乱矣。偈云: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专念阿弥陀,不必忏宿业,只要仗佛力,决定能消灭。专念阿弥陀,不必断烦恼,只要佛声现,决定当时少。专念阿弥陀,不必寻方便,只要心常忆,决定成一片。专念阿弥陀,不必求悟门,只要到西方,决定悟无生。专念阿弥陀,不必报四恩,只要佛不离,决定利群生。专念阿弥陀,不必起疑惑,只要信佛语,决定生彼国。(玉峰法师)
◎念佛四大要诀者,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当知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即是至诚恳切,方可报答六方诸佛,劝赞护念之恩;释迦本师,恶世说法之恩;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之恩。今人念佛,无此四诀,必定念不成功。一贪静境,必定以轻安静坐为奇特,极力持名为平常;一参是谁,必定以开悟聪明为奇特,见佛往生为平常;一除妄想,必定以别法巧念为奇特,老实记数为平常;一求一心,必定以一心不乱为奇特,开口散念为平常。以正为邪,以非为是,岂不颠倒之至。此四大病,稍有犯者,必难往生。(玉峰法师)(说明:“以正为邪,以非为是,岂不颠倒之至。”三句错误地把不除妄想、不求一心认定为“正”,把除妄想、求一心认定为“非”,失于偏执,这正是印光大师所批评的。见下段)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净固好,不能净,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且念佛一法,圆赅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岂可谓净宗真善知识。(印光大师)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印光大师)
◎妄想是众生无始来之病根,万不可强制,如其强制,反伤元气。烦恼是无始劫来的病根,不是一下子就能断的。要懂得道理,要用方法调和,逐渐地减少。如果勉强,就坏了,一定出事。总而言之,自己决定不要勉强,不要刻意压伏烦恼,这样不好。“只要依照佛法,将其转换过来”。将杂念、妄想转过来就好,若想断它,麻烦就来了,一转,什么事都没有。念佛是转成“净念”,无论什么念头起来,转念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去断那个妄念,根本不理妄念,第二句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稳稳当当,不会出事。“久久自然无念”。有很多人念佛很着急,念了三四年就说:“法师,我怎么还不得一心?” 我告诉他: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得一心,别指望了!因为你老是念“要得一心”,这个妄念存在心里,想要得一心不乱,又夹杂一个“我什么时候得一心”,一心怎能得到?真正想得一心,没有得一心的念头,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所以,决不能夹杂求一心的念头。(净空法师)
◎正定在清净之中,就叫清净三昧。现在很多人,入定时稍有一点净境,得到一点轻安就喜欢,这就是染著,就要走上错路了。……应知清净三昧是无染无著的三昧。(黄念祖居士)
(说明:对于念佛四大要诀,以上六段当互相参看。念佛时有除妄想求一心的念头,就是夹杂了,“强想一心心愈乱”;虽说不可强除妄想、妄求一心,但不是根本不需要伏妄想和不必一心不乱;虽说老实念佛即可,但那种终究不能做到都摄六根使妄念无隙可乘和戒除散乱而一心称念的散心念佛不是老实念;虽说要伏妄想要一心不乱,但不能只重视伏妄想得一心的自力而轻忽了深信切愿的他力接引)
◎其实,妄想不需要对治,一心念佛就没有妄想了!我们既然说妄想是虚妄的,虚妄的法当然没有实在的体,没有实在的体,怎能把它灭掉,把它对治呢?妄想好比虚空一样,没有实在东西,假使有人起心动念要灭虚空,这个人不是个大痴人吗?因此,只要一心念佛,至诚恳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然没有妄想了。所以说,至诚恳切念佛,才能使心清净,起心动念对治妄想,反而使心不得清净。(智谕法师)
◎俗情谈忆念最深,无过于年青人谈恋爱时。男女之间,连做梦、吃饭、睡觉都想到他,甚至于偶尔感情不好吵架也想恨恨他,只是两个境界不同而已。那真是应了唐人的诗:“劝君莫打同心结,一结同心解不开。” 念佛如像年青人谈恋爱一样地忆念,那就成功了。可是很少人做得到,念几声佛,好像已对得起祖宗八代,所以说“染缘易就,道业难成”,坏事学会很快,学会好事非常困难,这就是众生的业力,由一念无明爱欲来。许多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之间,是多生的因缘忆念来的。此中因果很妙,有时候手里抱的孙女,正好是前生的父母,也有许多人太亲爱变成双胞胎,也有前生是冤家今生成夫妻,天天在一起,别扭一辈子。因果报应比电脑计算还快,都是由忆念而来,忆念力量很大,等于影子永远跟着身体一样,换句话说,我们思想的忆念永远跟到生命不会分离的。这是大势至菩萨拿影子做比方,教我们如何念佛,把我们忆念转过来,不走世间的忆念,他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一切成就的如来圣贤,他爱念我们如母亲想念儿子一样。但为什么我们不能见佛呢?世界上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管教严格,私自离家出走,不管父母的辛苦,有些听到佛法就大笑逃走了,佛菩萨就想度你又有何用?因你要溜啊!如插电源,线路不通,接不上电源。如果众生心里真切地忆佛念佛,像想发财那个心情念佛,或是现世,或者将来,必定可以见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现前忆念不专,将来永远忆念下去,必定也可以见到佛。科学讲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创一个名词叫“念速”,心念的威力也很大,因为我们众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与佛并无远近的距离,只要自心得到开悟——见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现前,用不着假借其它方法,顿时间心开意解。所以念佛法门,必须要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气。比如抽香烟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烟味,你天天念佛不断,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装得怪模怪样,而是心境开朗,与人和敬无争,诚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发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装作样子,因此,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南怀瑾老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