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念佛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5 浏览量:903

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念佛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我们学佛、学经教,如何把经教里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教里的教诲变成实际的生活行为,把经教里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受用,然后经就是我,我就是经,合成一体,这就是契入。这一入就入诸佛菩萨的境界了,为什么?诸佛菩萨如是,我亦如是。到这个时候,方东美先生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体会得了,你会点头肯定,一点都不假。夏莲居居士在《净语》里讲得好,佛法要真干!假的不能成就,一定要认真。(净空法师)

  ◎佛在经上讲,十法界就在一念之间。一念善,就是三善道的法界;一念恶,就是三恶道的法界;一念与心性相应,就是佛菩萨的法界。所以,佛菩萨是人做的,地狱、饿鬼、畜生也是人做的,就在平常这一念之间。由此可知,真正修行人、真正觉悟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念头,主宰自己的念头。中国儒家也说“克念作圣”,克有主宰、控制的意思,能够克服妄念、邪念,就是圣人。“圣”是对于一切理事通达明了,这种人称之为圣人。“佛陀”是觉悟的意思,于世出世间法都能觉悟而不迷惑,这与“圣”的含义非常接近。中国古老的教学,目的是教人作圣作贤,是圣贤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确实不相同。佛家的教育,目的是教人作佛、作菩萨,至少也要做一个超越六道的阿罗汉,若是作佛、作菩萨,必然是超越十法界。我们学佛接受佛陀教育,对于佛陀教育的宗旨、目标、方向一定要清楚,决不可迷失,才能在此生获得大成就。(净空法师)

  ◎佛的心是真诚的、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觉悟的、是慈悲的,我们的心是虚妄的、污染的、是高下的、是迷的、是自私自利的,这怎么能相应呢?我们要想感应道交,也就是得到加持,磁场必须相应,我们必须做到心、愿、行都如佛。(净空法师)

  ◎佛的名号,就是现阶段佛法教学的宗旨,如果不能认真去做,就很难获得殊胜的利益。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是能仁,“牟尼”是寂灭,寂净、灭烦恼,合起来说就是慈悲清净的意思。世尊教我们心地慈悲,但是要有理性、有善巧,懂得委曲宛转,才能够把一切人事处理得恰到好处。事相上样样都做,但是心里面没有一点污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没有一点分别执著,自度度他的功德统统圆满。(净空法师)

  ◎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顺一切众生,这是菩萨戒的精神,这是真实的觉悟,从这地方开启智慧。(净空法师)

  ◎敦伦尽分,基本的原则是五常。常是什么?常是永远不能变更的。仁、义、礼、智、信,这就是人跟禽兽不一样的地方。仁是爱人,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会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心。所以中国这个字,你看仁这个字是二人,可见得他不是独尊,不是完全为自己,自己想到什么,立刻就想到别人。义是义务,义务里面不讲权利,如果讲权利,讲报酬,那就不是义务了。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一切众生,我们只讲尽义务,不讲享权利。你明白这个道理,社会上争权夺利的现象就没有了,天下就太平了。所有一切祸端都是因争权争利而演变的,所以防止大的灾难,就从这小地方做起,我懂不懂得尽义务?要从我本身做起。礼是处事待人接物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这叫礼。所以礼叫节,礼节,节是节度。智是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坏了。佛法重视智慧,儒家教学也重视,把这个放在五常之一。无论在什么时候,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性,不可以动感情。信是对人决定要讲信用。这个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条件。这个社会上一般人讲,这个做人人格,什么叫做人的资格?做人的资格就这五条。这五条与佛家的五戒,精神非常接近。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所以跟佛法五戒的精神很吻合。(净空法师)

  ◎素食,是培养我们的大慈悲心,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积财伤道,布施是真正的储蓄,真正的保值。(净空法师)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我当年发心出家,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就到台中去拜谢老师。我还没有进门,李炳南老师看到我,就用手指着我说:“你要信佛。” 说了好几次。我那时学佛九年,讲经两年,也出家受了戒,怎么不信佛?他叫我坐下,为我解释信佛不容易。何谓“信佛”?依教奉行者,谓之信佛。佛在经上讲的,你没有做到,你就是不信佛,那还会有什么成就?(净空法师)

  ◎我们以为是佛弟子,佛菩萨不承认,护法神不承认。为什么呢?佛弟子要修戒、定、慧,你“戒、定、慧”三个字统统没有,你是冒牌的,你不是真的。真修戒定慧,他是个在家人,没有受过五戒,也没有受过三皈,佛菩萨也承认他是佛弟子,护法神承认他是佛弟子,他是真正修行人。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我最初学佛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就如是教我,重实质不重形式,跟我谈到戒律问题,戒是你能够做到一条,这一条你就受了,不必在形式上受,佛菩萨承认你,护法龙天善神承认你,你真受了,你做到两条你就受了两条戒,绝对不在形式。(净空法师)

  ◎皈依三宝,你是三宝弟子,三宝是“佛、法、僧”。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你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哪一个法师,这个观念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是皈依一个法师,你就错了,这个观念有很大的过失。这个皈依受戒,怎样才能让佛菩萨点头?让佛菩萨承认?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没有关系,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没有受这个形式,佛菩萨也承认。“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回头;依什么呢?依靠老师释迦牟尼佛真实的教诲。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教给我们“皈依觉,觉而不迷”。没有接受佛教导的时候,我们都是迷而不觉,从迷回过头来,要觉悟。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是对宇宙、人生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皈依僧,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自性净。其实学了佛,我们也没有真的回头!为什么这么说法?因为我们心还是被污染,妄想是污染、分别是污染、执著是污染,贪嗔痴是最严重的污染,叫三毒!所以,你了解事实真相了,你就会统统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复到身心清净,你才晓得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皈是回头,从妄想、分别、起心、动念、执著里回头。依是依靠,依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正而不邪”,这是“皈依法”;“净而不染”,这叫“皈依僧”。这是自性三宝。所以,学佛的人,从今往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标准,不离开这个原则,那你就是佛的学生,佛就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净空法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