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纵参禅得髓,看教明心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5 浏览量:367

纵参禅得髓,看教明心

       ◎唯此念佛一法,最契理契机……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倘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资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得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因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到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还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修习净土,随分随力,岂必屏除万缘,方能修持乎。譬如孝子思慈亲,淫人思美女,虽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无时或忘也。修净土人,亦复如是。任凭日用纷繁,决不许忘其佛念,则得其要矣。

  ◎至于诵经持咒念佛,一本于至诚恭敬而受持之即已,不必急急求解义为要也。果能如是受持,久之则业障消除,智慧发现,经之实意,尚能亲得,况文义乎。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

  ◎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乃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无明证三德之人,尚尔回心念佛,愿生西方。……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妙门,成真之捷径也。

  ◎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净土中人,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心中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倘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是故念佛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一种好高务胜者,每每妄以求开悟为事。其意在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以西方极乐世界为然。此种意旨,似乎深奥,实则多半皆成说食数宝之下劣派,切勿效此恶派。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自可决定往生西方。彼重理性,不务事修者,乃弄巧成拙,求升反坠之流也。若染此习,则了脱生死,须待驴年!

  ◎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有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决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

  ◎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唯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未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

  ◎凡静坐时,但心中默念佛号,此外不加一点别的功夫,及别的念头。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问什么禅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么功夫,有如此之高尚乎。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余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

  ◎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信。仰信佛言,断断不可以己凡情不测,稍生丝毫疑念,方可谓真信矣。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童真出家,一闻千悟,得大总持,亦当视作纡曲修途,了无一念希望之心。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愿,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

  ◎念佛法门,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若只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

  ◎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登天也。念佛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若衣冠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裤。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