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一念不生谓之诚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5 浏览量:2088

一念不生谓之诚

       真诚心的表现就是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是诚心。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 这个说法好!你有一个念头,已经不诚了。有念都是妄念啊!佛法注重在修定,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里没有一个杂念。中国儒家过去非常重视修身的功夫,他也讲定,但是佛法讲定,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更具体。定就是清净心,要懂得修清净心。从清净心来说,决定不为一切境缘所染污,“境”是指物质环境,“缘”是指人事环境。什么叫染污呢?你在这个环境里,动了心,起了念,六根接触境界的时候,心里起了贪嗔痴慢的念头,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不清净了。一被污染,你的心就不诚、不真了,真心、诚心本来是清净的。我们通常讲真诚,有些人说:我是真心的,我是诚心的,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他以为这就是直心,这就是真心,其实意思全错会了。什么叫真诚呢?清净是真诚。你想想:你的心清不清净?还被不被外面的境界污染?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还会不会动念头?还会动念头,就是凡夫不是圣人,功夫差远了,还要认真努力!

  平等心是真诚心。平等是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分别就有高下,哪来的平等呢?从形象上来看,佛法说有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这个不平等。可是,佛教我们生佛平等,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从理上讲,当然是平等的,十法界都是自性变现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从事上讲平等不平等呢?事上讲还是平等。事上的平等,只有佛与大菩萨见到,我们凡夫见不到。凡夫为什么见不到呢?凡夫着相,一着相你就见不到,凡夫在相上分别,虚妄分别啊!诸佛菩萨何以见得到呢?因为诸佛菩萨不着相。

  譬如我们世间人,看得最贵重的是金刚钻,小小一粒价值就很高。如果把一个玻璃珠跟金刚钻放在一起,谁的眼睛看是平等呢?那些还不会走路的小朋友、婴儿,他的眼睛里是平等的。为什么他平等呢?他没有分别心,他看两个都一样,都好看!都好玩!成年人的心就有分别了:哎哟!这是金刚钻,那是玻璃珠。它的价值就不平等了。由此可知,不平等是从妄心里面产生的。你再仔细观察那些婴儿,你给他一块糖,他吃,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都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他都吃呢?他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平等的。所以佛门菩萨行里,有一个方法叫婴儿行,就是叫你学婴儿啊!婴儿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天真烂漫,你从这些细微的地方去观察。诸佛菩萨没有分别心,虽有十法界这些现象存在,对他而言十法界是平等的。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差别里有平等观,平等里面有差别观,差别、平等是一不是二,这是入了不二法门。你能入不二法门,那你就是法身大士了,就是一真法界里的菩萨。入一真法界就超越十法界了,真正的功夫是在这里,这是真功夫、真修行啊!所以诸位读《华严经》五十三参,你看看这五十三位善友,从他们的行迹上看,几乎看不到,几乎跟世间人没什么两样,功夫全用在内心里,就像经上讲的:从外面看好像没什么,都是心里面在用功!心里面用什么功呢?用清净的功夫、平等的功夫,这叫真精进啊!无量法门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无量法门就围绕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起心动念都是,这叫修学大乘,这才是修行人啊!真诚心,决定是清净、平等、正觉。从清净、平等、觉里面一定生起大慈悲心,这个慈悲心的生起,是自然的,法尔如是,自然而然啊!对人、对事、对物一切如是。看到东西摆得不正,你把它扶正,这是慈悲,不需要人教,不需要人提示。看到椅子不正,很自然就把它扶正,这是对物的慈悲;对事的慈悲,就是认真负责去做;对人的慈悲,是真诚的关怀与爱护。这些都是出于自性,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一丝毫的勉强。

  我们讲了这五条,还有后五条,这里要注意的是,后五条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从哪里表现呢?从生活上,生活上的表现一定是看破。所谓看破,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清楚了,经上常讲:彻底觉悟了,那叫“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在看破里。看破之后,没有不放下的。为什么呢?底下一条讲自在,得大自在啊!放下是丝毫不染著,不染著并不是讲不受用,可以受用,一切都可以受用,因为一切都不染著,所以那个受用叫“正受”,经上讲三昧,“三昧”是梵语,是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跟我们目前的享受有什么不一样呢?在事上讲完全一样。我们穿衣,佛菩萨也穿衣,我们吃饭,他也吃饭,有什么两样呢?可是这里头确实有不一样之处,我们穿衣、吃饭执著,他穿衣、吃饭不执著,所以他穿衣、吃饭快乐自在,我们穿衣、吃饭很苦,不能称心如意,有一少一,麻烦就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放不下啦!为什么放不下呢?没看破啊!所以落实在生活上,一定要真正看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你想要有这个功夫,在这十句里,必须认识清楚关键就在“看破、放下”。因为你要是看不破、放不下,前面的真诚心你就得不到。真诚心得不到,另一边的享受——正受,你也得不到。所以看破可以帮助放下,放下也可以帮助看破,这二法是相辅相成,互为增上啊!看破帮助放下增上,放下又帮助看破增上,一直到如来果地,到究竟圆满。所以你要问:菩萨用的是什么功夫?“看破、放下”都包括了。修行人功夫越低下,烦恼就越重,越往上去烦恼越轻。为什么烦恼轻呢?放下而已嘛!菩萨修行有利根、钝根。钝根是什么呢?今天放一点点,明天再放一点点,这是渐修。那个利根的人晓得统统放下,一下子就生天,顿超当然就快了,就是这么回事。你要问哪个人是钝根、哪个人是利根?利根、钝根不是天生的,是你有没有彻底觉悟而已,彻底觉悟一下子全都放下,那就是利根,上根利智啊!所以要有胆量“舍”!舍就是放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