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白言
(1)(罪本)指前面经文所说的两种疑惑。
(2)(悔责)忏悔、责备自己。
(3)(过失)指疑惑心。
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1)诸佛无上智慧。
《解》佛告诉弥勒菩萨,应当知道这两种疑惑给菩萨们所带来的损害很大。只要有怀疑,这种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大利益就得不到。所以应当明了深信诸佛无上的智慧。
《注》
(1)(明信)明了、深信没有疑惑。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解》弥勒菩萨请问佛,为什么这个世界有一类众生,他们虽然也肯修善,但不想求生极乐世界?
佛告诉弥勒菩萨,这一类众生,由于智慧浅薄,分别极乐世界比不上天界,所以他们不喜欢求生极乐净土。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1),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解》弥勒菩萨又请问佛,这些分别西方不及天界的众生,因为他们有虚妄分别,所以不愿求生极乐世界。他们怎样能脱离轮回呢?
佛回答弥勒菩萨,这些人对所修的善根念念不忘,不求真实的智慧,贪图世间的福报享受,所以他们虽然修福,所求的却是人天福报。得报的时候,一切所需都能满愿,但是终究不能出离三界牢狱。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想要救他免却轮回,但是因为他的邪知邪见、分别、执著太重,主宰著他自己,无法舍离。所以常在轮回,不得自在。
《注》
(1)(邪见业王)‘邪见业’指邪知邪见、分别执著的业。‘王’比喻主宰的意思。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1)。云何出离生死大难(2)。
《解》你们看那些愚痴的人,他们不培植善根,只以世智聪辩来增长邪知邪见。这种人天天在造恶业,又如何能出离生死苦海呢?
《注》
(1)(邪心)指邪知邪见。
(2)(生死大难)指六道轮回。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解》 还有一类众生,虽然也在种善根,修大福报,持佛名号。但是,他们对做过的好事却念念不忘,分别、执著的情执十分深重。这样,纵然有心求出轮回,也不可能。
若以无相智慧(1),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解》如果以无相的智慧,培植一切功德根本,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身心决定能得到清净,远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时心心念念只求往生极乐世界,趣向无上菩提。能这样修学,一生中决定往生成佛,永远脱离轮回的痛苦。
《注》
(1)(无相智慧)‘无相’就是不执著,对世法、佛法都不执著。这不执著的心,就是清净心。由清净心生起的智慧便是‘无相智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