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遵普贤第二
净空法师讲述
【德遵(1)普贤第二】
《解》这些大菩萨们的德行,都是遵守、依照普贤菩萨的十大修行纲领(十大愿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并以导归极乐为目的。
《注》
(1)(德)道德行为。(遵)遵守、依照,也是榜样的意思。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1),所谓善思惟菩萨(2),慧辩才菩萨(3),观无住菩萨(4),神通华菩萨(5),光英菩萨(6),宝幢菩萨(7),智上菩萨(8),寂根菩萨(9),信慧菩萨(10),愿慧菩萨(10),香象菩萨(10),宝英菩萨(11),中住菩萨(12),制行菩萨(13),解脱菩萨(14),而为上首(15)。
《解》这一段的(贤护菩萨〉是与释迦佛同时代的此方世界的菩萨,其他十五位菩萨则是他方世界来此参加法会的菩萨。由前面十四位菩萨的名号含义中,让我们认识这部经典的殊胜,第十五位(制行菩萨〉教我们修行下手的方法—‘持名念佛’,最后一位是代表修行的果报。这十六位菩萨都是在家菩萨的上首。
《注》
(1)(贤护)即能保护自己纯正的思想行为,又能乐于护持他人的意思。他是释迦佛在家修学净土的学生,地位与普贤、文殊相同。(等十六)就是连以下列出的十五位来自他方世界有学问、有道德、有修有证的在家菩萨。(正士)‘正’正知正见,‘士’知识分子。知见同佛的知识分子称为正士,亦称大士,是菩萨的别号。
(2)(善思惟菩萨)他的思想见解都是纯善的。代表专修净土的人具有正确的思想见解,与阿弥陀佛相应。
(3)(慧辩才菩萨)有智慧、有口才,能把净宗教理说得让人相信。
(4)(观无住菩萨)观察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在此代表修净土的人对一切法,心不执著、不留恋,念佛才能往生。
(5)(神通华菩萨)表灵活应用。他有很善巧的教学能力,能因材施教,把念佛成佛的法门介绍给广大群众,让大众都能明白接受。
(6)(光英菩萨)表光明英发。光明是智慧,英发是发挥。表这部经能显发我们深广的智慧。
(7)(宝幢菩萨)‘幢’是圆筒形的旗帜。古时候道场有讲经时,就把幢挂在寺院外的旗杆上,通知大众来听经,所以‘幢’表宣扬佛法。‘宝幢’表宣扬最殊胜的佛法,在此表宣扬本经的法缘最是无比的殊胜。
(8)(智上菩萨)‘智’是智慧,‘上’最上第一,在此代表修学本经就能得到无上的智慧。
(9)(寂根菩萨)‘寂’是寂静,‘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寂净是修行的根本,在这里代表依照这部经修学就能身心清净。
(10)(信慧菩萨)表能深信本经。(愿慧菩萨)表肯发愿学习求生净土。能深信发愿,就是有真实智慧的人。(香象菩萨)是比喻念佛的力量很大,能帮助我们超越十法界。这三位菩萨是代表往生的三个必要条件—信、愿、行。
(11)(宝英菩萨)‘宝’是智慧宝藏,‘英’是精华。所以‘宝英’是代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切妙法中的精华,能令凡夫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决定成佛。
(12)(中住菩萨)‘中’中道,‘住’安住。把心安住在此经、佛号中,就能得到中道第一真理。
(13)(制行菩萨)‘制行’是指控制我们的思想行为。念佛就是制行,在这里代表持戒念佛。
(14)(解脱菩萨)‘解’解除烦恼,‘脱’脱离六道、十法界。表示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就能往生净土,永离妄想、分别、执著,得大自在。
(15)(而为上首)是指这十六位大菩萨代表在家菩萨众的上首。
咸共遵修(1)普贤大士之德(2),具足无量行愿(3),安住一切功德法中(4),游步(5)十方,行权方便(6),入佛法藏(7),究竟彼岸(8)。
《解》这一段经文是说,与会的大众,都以普贤菩萨为榜样,学习他的修行十大纲领(愿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他们遵修普贤菩萨十大愿行,自然也具足如普贤菩萨同样无量的大行大愿,把心安住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上,也就能成就如来果地上一切究竟圆满的功德法。他们都能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佛果。
《注》
(1)(咸)都。(共)共同。(遵)遵守。(修)修行。
(2)(普贤大士之德)普贤菩萨之德无量,说之不尽,总归纳为十大愿王,名目如下:
1、礼敬诸佛 2、称赞如来
3、广修供养 4、忏悔业障
5、随喜功德 6、请转法錀
7、请佛住世 8、常随佛学
9、恒顺众生 10、普皆回向
(3)(具足无量行愿)以上参加大会的菩萨们,人人都遵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以也如普贤菩萨一样具足无量行愿。
(4)(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安住’是安住不动。‘一切功德法’是菩萨修行成佛以后的圆满功德。
这里教导我们,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就是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