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这是‘天人礼敬愿’。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是‘闻名得福愿’。
‘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修殊胜行愿’。
这三愿都是说闻阿弥陀佛名号所得到的殊胜功德利益。一切众生根性不同,通俗的讲,就是眼光、理想、愿望不一样:有些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些人认为这个世界还不错,还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的人实在讲还是大有人在。佛虽然度生本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生圆成无上佛道,但是有些人不愿去,佛对他绝不勉强。你喜欢得人身,得人间的富贵,诸佛菩萨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愿升天,佛菩萨也能帮助你升天。换句话说,‘佛事门中有求必应’,上至成佛,下至人天果报,没有一样求不到。从这三愿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佛事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是真实的。但是,也有些人在佛门里求愿没有感应,这是什么缘故呢?凡是所求,一定要如理如法。就是平常所说的合情、合理、合法地去求,才有感应。如果不如法、不如理,这种求就不可能有感应。这是同修们一定要知道的。
如果说到感应的原理,根本的原理就是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到那里去求呢?到自性当中去求。这是它的根本原理。确确实实,有求必应。如果我们的求谋违背心性,当然不会有感应。所以讲如理如法,就是顺心性而不违背心性,这种祈求是会得到的。第二种就是修福。像袁了凡居士家庭四训所说的,也像易经里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积德行善,一定有好的果报,也能满足我们的祈求,有求必应。但是这种求得只限于人间的福报,不能超越三界。超越三界是要从自性当中求。西方极乐世界不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里面,因此,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从自性当中去求。希望各位要明了,要记住。
这一段包括三愿。第一愿:一个念佛人,一心一意念佛,虽然他无意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获得的果报是人天福德,一定会受到人天的尊重和礼敬。第二愿,不愿往生,来生所得的果报决定超过这一生。第三愿,他有殊胜的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修行。现在有些富贵人家,很可惜这一生中遇不到佛法,这就是前生虽然修福,但是没念阿弥陀佛,虽然这一生大富大贵,但是他闻不到佛法。闻不到佛法,这个损失非常非常之大,至于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时间关系,不能细讲,各位可看看佛经。遇不到这个法门,损失是没有法子想像的,太大太大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