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断生死
布施,最重要的是法布施。我们也有财布施,财布施那是做增上缘,不是主要的。因为跟一切众生接触,没有财布施,我们世间人讲人情,人情没有做到。所以财布施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方式,这个要知道,这个不能够缺少。我们要不要去求财?你要有心去求财,用财布施跟大家结缘,你错了,你的心生了妄念。古大德教导我们,“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你何必多事!所以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什么?我们需要用,它才来,我没有去求他,他送来了,这个要做。这个我们知道众生的福德现前,佛菩萨把钱送来,我们就应当要去做。没有人送钱来,我们去化缘,去这里找、那里找,找钱,错了!那叫造业,那个对于佛法的教诲,佛法教诲都是自性的性德,与性德完全相违背。
我们到杭州去参观莲池大师的道场,现在这个道场已经变成观光娱乐的场所,殿堂都变成招待所,我们看了很难过。在古书里记载,莲池大师那个大殿叫“神运殿”,谁替他造的?鬼神替他造的。到你真正需要的时候,诸佛菩萨、鬼神感应替你统统都办好,用不着自己操一点心。这个事情可以做,这个事情应该要做,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我们身为佛弟子,随顺佛陀教诲,一定要去做。如果缘不成熟,决定不能去做,为什么?对自己肯定有伤害;对自己有害,怎么能利益众生?所以古人讲,“凡事之本,必先治身”,这是一定的道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一定是自己先修行证果成道,然后才教化众生。教化众生还是随缘,这是佛门里面有一句话:“佛不度无缘之人”。缘不成熟,佛菩萨不会现前;缘成熟,自然就来了,随缘而不攀缘,非常重要。我们要向佛菩萨、向祖师大德去学习,自己成就了,你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自己做好了,一切众生自然顺理成章。
所以“愿”不能没有,愿要大、愿要深,“众生无边誓愿度”。从哪里度起?不是从众生,从自己,从自己度起。自己真正得度,什么叫得度?烦恼断尽、愚痴断尽、恶业断尽,自己度了,然后才能感化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头,根熟的众生看到你这个样子,他立刻就觉悟、他就回头。善根没有成熟的人,给他种善根;善根成熟的人,自然就得度。所以一切法一定要反求诸己,往外面求,错了!那是心外求法。一定要懂得回头,向自己心性里面去求,这叫做内学,佛法是内学。然后你自自然然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性相、理事、因果,你看得清楚,你能够了解,再也不会迷惑,再也不会颠倒。经上讲的“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是自自然然成就的。
这些年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的:心地纯净、行为纯善,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净夹杂,我们就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五十年前,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跟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这五十年当中,把他老人家这句话证明了!但是最高的享受自己清楚,外人不了解。外面一般人看我们很可怜,看我们很苦,肉也不吃,好的衣服也不穿,他们看到我们很可怜,我们这是最高享受,他哪里知道?佛菩萨知道,我们自己知道,有道行的人知道,世俗人是决定不会知道的。确确实实是最高的享受,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得失;再提升一点,跟诸位说,没有生死。心跟虚空法界合成一体,身跟剎土众生融合为一,这个经后面有一句话说:“乘法身船,至涅盘岸”。这个大乐,世间人他作梦也想不到,你给他讲,他也不会懂,入这个境界的人才清楚、才明了。下面经文: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
这个‘道’就是指前面所讲的八条,佛在此地劝导我们要做到,前面八条你确实要觉悟、要觉知。‘慈悲修慧’,佛法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的慈悲心要能够扩充到虚空法界,对一切众生行大慈悲,修真实智慧。‘乘法身船’,“法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是我们自己的真身,这个身不生不灭。我们现在这个身不是真身,现在这个身是业报身,业报身是随业迁流,我们把法性身忘掉了,现在随顺业报身在六道轮回,非常苦!佛教导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法性身,恢复自己的真身,那你就证得如同诸佛如来无上的大涅盘。怎样恢复法身?只要“精进行道,慈悲修慧”就行了,这四句是讲我们自己修行证果的功德利益。再看下面经文: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这段是讲菩萨自己成就了,自己成就的标准是要证得法身、是要证得涅盘,这才是真正成就,成就之后,不是没事,事情还很多,什么事情?再回到六道轮回、再回到九法界,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众生。用什么方法帮助?以前面八条来帮助,前面八条就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如果细说,那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这八条是一切经教的总纲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以佛法开导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觉悟,第一个要觉六道生死轮回之苦,生死轮回从哪里来的?是贪恋五欲六尘而来的,只要能把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你就能成就圣道。我们看最后一段: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这段经文千万不能够误会,要是依文解义你就错了。“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就能“灭无量罪”。好,我天天念念就好了,念念罪就灭掉了吗?灭不掉!第一句讲‘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众都包括在其中。‘诵此八事’,你要能够诵这个经文,要能解其义,要能行其事。前面不是说得很清楚吗?你要精进行道、你要慈悲修慧、你要证法身、你要入般涅盘,不是讲得很清楚吗?这四句都是总结前面八桩事情,前面这八桩事情就能够帮助你慈悲修慧、帮助你证得清净法身、帮助你入如来的大般涅盘。不是单单把这个经文念念就算了,那个没有用处的。果然能够依教奉行,的的确确‘灭无量罪’。何以能灭无量罪?这个本子后面,前一次讲的,我们举禅宗高峰妙禅师一段公案,诸位可以看看。罪灭了之后,你的道行才会有进步。‘进趣菩提’,“进”是精进、进步,“趣”是趣向,你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梵语,翻成中文是“觉”,就是这八条里面讲的觉悟、觉知。‘速登正觉’,“正觉”是果位,菩萨的果位是正等正觉,如来的果位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能够快速的消除业障,圆满菩提,证得无上的佛果。
‘永断生死’,两种生死永远断掉了。在前面跟诸位提到过,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断,换句话说,他还有一次变易生死;到证得无上菩提,这一分变易生死永远断了,才真正叫了生死。‘常住快乐’,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一切苦,你永远断尽了,断尽一切苦,乐就现前。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这个乐,我们凡人、凡夫决定没有办法想象得到,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境界不相同,没有办法理解,等觉菩萨不知道佛的境界,十地菩萨不知道等觉菩萨的境界。正如同我们现前一样,你不知道我的境界,我不知道你的境界,同样的道理!在佛法里面讲,高层次的人知道低层次的境界,低层次的决定不能理解高层次的境界,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这里头有大乐,我们常常讲:烦恼天天轻,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天天减少,智能天天增长,这里头有真乐,这里头是大乐。要不认真修学,这个乐趣你永远得不到;不但得不到,你永远没有办法想象得到。如果你真做、你真契入境界,你会生欢喜心,佛经里面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欢喜、法喜会提升你的境界,会帮助你勇猛精进。你为什么能把世间舍掉?为什么对佛法这样勇猛精进?这里头有个力量在支持你,这个力量是“法喜充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