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智慧觉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能。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做“分段生死”,实在讲我们用生灭这个名词诸位更好懂、更容易明白。生灭的现象它是一段一段的,譬如以我们人做一个比喻来说,人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叫它做一生,在佛法里面这叫一个段落,这种生死叫分段生死。而实实在在讲,这个分段,这是讲很粗的相,大家容易理解,如果细说,每天确实是一个分段生死,天天不一样。晚上睡觉,人就等于死了,第二天早上醒过来,这是一段,又活过来了。今天决定不是明天,这个如果诸位细细去思惟,不难明了。而佛法里面讲得最微细的叫剎那生灭,那是一般人真的很不容易体会到,这是‘愚痴’。所以,生死、生灭的现象从哪里来的?从“愚痴”来的。第二种,佛给我们讲的生灭的现象,这是分段之外它有变易。“变易”也是一种生死的现象,变易就是你的境界提升。像我们做学生在学校念书,我们念一年级,一年级念完了,明年升二年级,升二年级就是一年级死了、二年级生了,这个属于变易,你产生变化了。
在佛法里面六道凡夫这两种生死都有,超越六道之后,分段生死没有了,只有变易生死;也就是说,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没有分段生死,只有变易生死。他修行继续不断的往上提升,这个现象就属于变易生死。譬如以《华严经》四十一位菩萨境界来说,初住菩萨他有能力再破一品无明,他就升到二住,升到二住,从初住变到二住,这叫变易。二住变到三住,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属于变易,没有分段生死。这些现象都离不开愚痴,愚痴是无明烦恼。所以在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位菩萨他这个愚痴没断,所以它有变易生死。在九法界里面,特别是在六道里头,愚痴重,不但有愚痴,从愚痴里面生尘沙烦恼、生见思烦恼,所以不但有变易生死,而且有分段生死,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他帮的是什么?无非是帮助众生解决生死问题而已。生死是大苦,佛菩萨脱离生死,不但分段生死他没有了,变易生死他也没有了。自己成就之后才能成就一切众生,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教导我们。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能,成就辩才’,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怎样破除愚痴?这四句就非常重要。“广学多闻”,修学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说出来好像跟“广学多闻”是恰恰相反,其实不然,它的确是相辅相成的,它不相违背的。学习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佛法里讲的。中国儒家教学,你看看童蒙,第一次接触的教材《三字经》,《三字经》上就把学习的方法说出来了,“教之道,贵以专”。你们想想看那个专字,专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要从这个地方扎根。现在人学习的方法恰恰与这个原理相违背,一百八十度相违背,他一开始学,什么都要学,真的是广学多闻,结果学到最后,他什么都不知道。
现代人跟古人真的想法、看法不一样。古人教学就像种树一样,先扎根,根扎下去之后,将来它自然会发芽、茁壮、开花结果。枝叶茂盛那就是广学多闻,它有根、它有本。现在人修学,一下就要广学多闻、就要好看,结果他的学问是没有根、没有本,所以我常常用花盆里的花来比喻,很好看,死的,几天就枯掉,就没有了,它不像中国古老教学的方法是活的。你从一个根本上下手,真正功夫到有一定的深度,然后自自然然触类旁通,一接触他就明了,那是广学多闻。所以,佛法教初学一门深入。现代人不肯学、不能接受,所以我们现代这一代,佛法里头没有人才。不是我们的禀赋不及古人,我们的禀赋至少跟古人是一样的,没有两样,我们的成就比不上古人,是我们学习的方法错误。这个道理要懂,古人学东西都是一门深入。
我往年学教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特别强调这一点,如果我们不能接受,他就说:“你到别的地方去学,你不要到我这儿来;你要到我这个地方来,一定要听我的教导,要遵守我的方法。”我们一进佛门拜老师的时候条件就谈妥,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服从,阳奉阴违是决定不许可的。这是扎根!你真正听话、真能接受,老师真的负责任,真教你。到什么时候才广学多闻?到你开悟。所以老师教导你,头一个是德行,持戒、修定。一门深入,学一门东西,戒定慧三学都在一门上。依照老师教导的方法是持戒,整个的精神、时间、功力都用在这一部经上,这是修定,一门深入是修定。你有戒、有定,自然开悟,开悟是智慧,你能够悟入。然后将戒定慧三学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就得受用。这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真正有用处,真正有受用。什么时候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就广学多闻,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就是广学,一接触就通达,没有一样不通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