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知足守道觉

来源: 发表人: 2023-10-01 浏览量:250

知足守道觉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很明显前面三句是凡夫,后面四句是菩萨,很鲜明的对照。凡夫之人‘心无厌足,唯得多求’,这是说明六道凡夫,特别是我们现前这个社会,为什么会造成贪瞋痴慢几乎达到饱和点的现象;如果我们冷静的观察、思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中国,也可以说包括东方,自古以来无不重视圣贤的教诲。圣贤的教诲无论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乃至于在日本、韩国、越南,这个可以说都是一个大的文化体系,自古以来都是教导伦常道德、仁义这些观念,对于物质的欲望总是不过分的希求,而重视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我们看看古人许许多多的文字,诗词、歌赋,我们今天读起来还能够感受得到他们那个生活之自在、安乐,所以知足常乐,能体会得到。现在人一生拼命追求欲望,欲望没有止尽,换句话说,终身生活在痛苦当中,终身生活在身心紧张之中,这一生得不到丝毫人生的乐趣。

  我们实实在在想不通他是为什么活着的,这一生活在世间是为赚钱而活着的吗?是为贪求五欲六尘而活着的吗?这还不算。再看看佛法,对比一下,我们很自然的发现,他在一生当中造许许多多的罪业,这些罪业必定感三途苦报,所以几十年来这又何苦来?使我们观察之后,确实感慨万千!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非常幸运遇到正法,也非常幸运遇到善知识为我们讲解,诱导我们修行,我们这一生才不至于堕落。至少我们将犯过失、造罪业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我们还要努力精进,希望往后,晚年虽然时日不多,总希望能够做到心地纯净、行为纯善。能够有一天做到了,那都是非常值得庆幸的。能够在一生当中,有一个星期可以做到,有一个月可以做到,有一年可以做到,我深深相信,我们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决定有保障,决定有把握,这样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

  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那就是我们的榜样。是什么榜样?是出离六道轮回的榜样,是出离生死烦恼的榜样。我们应当觉知,应当学习、效法,决定不能够‘增长罪恶’。学佛如果“增长罪恶”,这个事情非常严重,因为他的形象是佛弟子,他不是普通凡夫。普通凡夫造作罪业,他应当受果报,这是决定不能避免的;如果身是佛弟子,也就是说打着佛法的招牌,自己表现是佛的形象,也在增长罪业,那就是破坏佛的形象、破坏正法的形象。这个罪要加重,到底加多重?那就很难讲,看它影响面有多大、时间有多久。如果它影响的面很广,影响的时间很久,那个麻烦就大了!那罪是非常非常之重。

  诸位都知道,在家、出家同修都晓得,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堕阿鼻地狱。五逆罪: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这都不容易,一般犯这个罪的人不多。出佛身血,就是恶意毁灭佛菩萨的形象,这是算出佛身血,也不多。最容易犯的,破和合僧,就是破坏僧团,这是五逆罪之一,最容易犯的。但是我们现在想想,破坏佛的形象岂不是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你破和合僧,你是毁坏一个寺庙;你毁坏佛的形象,让社会大众对佛教生起反感、生起厌恶,诸位想想,这个罪过是不是应该比破和合僧还要严重?学佛是求智慧,有智慧的人见到一桩事情,儒家常讲的“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佛法里面也常讲:“闻一知十,一闻千悟”,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就能贯通许许多多的事理。所以真正学佛,我是常常在劝导佛的形象重要!我明了,我常常劝大家,但是很少人能听得进去,很少人能够照做,所以不能够替佛在社会上树立一个好榜样,令人敬重。

  ……

  所以,这三句看起来好像很平常,你仔细去观察,这里头有大学问,有很深广的意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福是祸,佛在此地都提醒我们,我们要细心去观察,每天要思惟。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学生,佛弟子要记住,我们天天要在佛的面上贴金,这就是我们的行为依教奉行,佛有光彩,我们就有福、有慧,福慧双修。千万不能在佛脸上涂大粪,那个造罪业。违背佛的教诲,造成负面的影响,那个罪业堕阿鼻地狱,不能不知道!

  再看后面这一段,‘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这是佛教导我们,我们应该要觉知,应该要晓得知足常乐。人只要知足,他就没有希求,古人常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觉悟的人、修行人,在这个世间肯定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才能够安贫守道,才真正能做到。不但对世间法不贪求,就是连出世间法也不例外,《般若经》上讲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都要放下,都不应当贪求,何况是世间法!这说尽了,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认真去学习、去研究。为什么连佛法都不能贪求?这个道理大乘经上讲得很好,佛法是缘生的,因缘生法,凡是因缘生法,都不是真实的,所以佛法也不例外。什么是真实的?只有自性是真实的,自性里面一法不立,不但没有世间法,佛法也没有。

  自性里头立一法,那就坏了。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是富楼那尊者向世尊请教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无明,为什么会有无明?无明到底从哪里来的?”佛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一句话说破了!无明从哪里起来的?就是你希望要建立,麻烦就来了。六祖大师高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法不立,那就是明心见性;你还要立一法,你错了!那就是无明的根,那就是不知足。知足的人心里头一念不生,无论在什么境界,善缘也好、恶缘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在极乐世界也好、在阿鼻地狱也好,绝对不会起心动念,不会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知足。有一念好恶的心,“天堂我喜欢,地狱我讨厌”,好,有一念好恶,那就是无明,那就是建立,那就是不知足,那就错了。所以经上说的是很简单,等于说文章句句都是题目,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做成大文章,每一句话要是写成书都是大著作。这是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不能不认真学习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