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经题和人题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的经典很多,我们看到经题,这个经题是“佛说八大人觉经”。有很多经典经题并没有“佛说”这两个字,为什么有的佛经要加上“佛说”,有的佛经就不用“佛说”?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要懂得。一般经典,正宗分第一句话是佛说的,这部经经题就加上“佛说”。如果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是佛的弟子提出来发问的,像这样的经典习惯上就不加“佛说”。这部经是结集的,字字句句都是佛亲口宣讲的,所以在经题上也加上“佛说”这个字样。
立题,就是题目它都有规矩,古人给我们讲的,有七种立题,这个在此地我们也把它省略掉。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头属于“人法”立题,“佛”是人,“八大人觉”是法,经题里头有人、有法,没有比喻,是人法立题。
“佛”,这个字是觉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具足圆满的觉悟、圆满的智慧,换句话说,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为佛陀。在此地是专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这部经是他老人家所讲的。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对不觉来说的,六道凡夫不觉,所以不觉就是迷。真正觉悟,他就超越六道了。超越六道,我们通常讲,六道之外是四圣法界,有声闻(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有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这些都是属于自觉。如果自觉又能够觉他,那就是菩萨,菩萨我们称为正等正觉;在佛法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这是真正的菩萨,正等正觉。觉行圆满,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上,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所证得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称他为佛陀。这部经是佛说的,所以前面冠“佛说”。
“八”是讲八种觉悟的方法,所以它底下有觉悟、有觉知,我们用一个名词做代表就行了,八种觉悟的方法。由此可知,它非常重要,完全都是从纲领上讲的、从原则上讲的,我们一定要把它掌握住,自己走觉悟的道路。“大人”,是对佛、对法身菩萨的尊称,这八种方法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觉悟的原理原则,我们应当要学习,所以称为“八大人觉”。“经”是通称,在佛法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称之为契经。经意思很多,在《华严经》里面说了十种,现在经典流通都很广,在此地我们也把它省略掉。
再看人题。经典都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原文是梵文所写的,到中国来之后,一定要通过翻译,把梵文翻成中国文字,在中国才能够普遍的流通。这部经是什么人翻译的?一定有一个负责的人。古时候翻经非常慎重,译场规模都很大,等于像我们现在讲的译经院院长,是用他的名义,他负完全责任,给我们产生信心。翻译的人是:“后汉沙门安世高译”。后汉是表年代,这在什么时代翻译的。沙门是学历,这是法师非常谦虚。往后译经的人都称为三藏法师,安世高大师确确实实他是三藏法师,但是他没有用这个称呼,他用沙门,沙门是非常谦虚、非常客气。沙门的意思翻作“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沙门的意思。换句话说,学佛从一入门,在家居士能够修五戒十善,也能称沙门,沙门不分在家出家。出家沙弥能够勤修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也就是有沙门的条件。所以沙门是非常谦虚客气的称呼,这是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特别是给末法众生,末法众生实在讲,他不觉,他迷惑、狂妄自大。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称呼,我们的感触非常之深,我们应当学这些大德们的谦虚恭敬,自卑而敬人。
安世高,是大师的德号,他的德号实在是“世高”,“安”是他国家的名称。就像我们中国玄奘大师到印度去留学,称为唐玄奘,他并不是姓唐,他是唐国的人,加上他国家的名号。外国法师到中国来弘法,也都把他自己国家的名号加在前面,所以称为安世高。安,是安息国,汉朝时候的安息,唐朝叫做波斯,现在称为伊朗,现在讲他是伊朗人。在汉朝时候称为安息国,安息国的世高大师。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是一个孝子,父亲是安息国王,父亲死了之后,他继承王位,没有多久他就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他自己出家修行。跟中国缘分非常之深,以后到中国来弘扬佛法,是中国佛教早期翻经最殊胜的一位大德。他总共在中国住了二十多年,翻经有二十九部,总共有一百七十六卷,现在在《大藏经》里面都可以看到。这部经是他到中国早期所翻的,是其中的一部。他到达中国是建和元年,是公元一百四十七年,年代这样说法就很清楚了。今年是公元二千零二年,他是公元一百四十七年到中国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