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了天堂
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可是母亲却没了,她去了天堂。往年的母亲节我们总要带上母亲去饭店,无论我走路多么艰难都要努力做到,母亲也特别体谅我的心情,从没拒绝过,这样我们就在饭店欢天喜地地吃一顿。其实谁都没觉得在饭店吃饭比在家里吃得舒服,就只为母亲节体现出对母亲的一种仪式感。
母亲以92岁高龄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人,生而能至耄耋实属幸事,但是这毕竟是失母之痛,我们谁都不想失去母亲,谁都不愿意失去母亲。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可上天不会总是垂怜我们,我的母亲还是永远的走了,但那相依相伴六十年的母女之情不会随着母亲的离世而结束,相反那种思念之情、血脉之痛时时涌现,母亲的身影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
母亲很勤劳,不懒不散,我想这也是她能够长寿的一种因素。90岁时她还能挥笔作画,春夏的早晨天亮得早,母亲早早起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画一两个小时的画,然后为我们准备早餐。那个夏天她画了六福水墨画:梅、兰、竹、菊、牡丹、荷花,之后自己联系装裱,忙忙碌碌,非常有成就感的样子,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那是母亲最后的丹青,以后就再没有精力画了。
母亲的耳朵背,那是从父亲十三年前去世后开始的。刚开始不严重,还能看电视,只是音量要开得很大;我们也能正常交流,只是我们要提高点说话声音。这样我们三个人经常在饭桌上谈论谈论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有时观点不一致还会争论几句。母亲的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她的头脑清楚一直保持到去世。最近几年耳朵背得厉害了,虽然弟弟为她配了助听器,但听力还是每况愈下,我们的饭桌“议会”就停止了。我和老敖有时谈论起什么大事,拿不准的、忘记人名的还要扯起嗓子问母亲,她基本不让我们失望,只是给我们的也是高声的答复。有时我说:“你不用那么大声,挺累的,我们能听见”,她就幽我一默:“我以为你们也听不见呢。”最近几年电视机的音量对她没什么用了,小声大声基本都听不到,看电视主要依靠字幕,可是字幕太快,她看起来很费劲、很累。我昨天晚上看电视,想起来体验一下母亲看电视的情境,就用双手捂住耳朵,眼睛盯着电视,不一会儿就很崩溃。眼见母亲就这样一天天衰老下去,她是靠着内心的强大来面对生活。
母亲爱学习的习惯一直保持到晚年,六七十岁的时候还啃“大部头”呢,像米切尔的《飘》,三毛的作品,《上下五千年》《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中国不可不知的十个名女人》以及后来钱文忠的《玄藏西游记》等等。八十多岁后看不动书了,但一直坚持订阅报刊杂志,看到好文章还剪下来收藏,杂志上的连载文章按照主题分门别类重新装订,如关于绘画的、关于书法的、关于诗的、关于茶的、余秋雨谈文脉的等等。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问问我,多数时候自己查字典,这些都时时让我感到汗颜,让老敖直呼“做不到”。
我真的佩服母亲的记忆力和求知欲,这种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让她活出了自己精彩。她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党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拍出的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让她非常喜欢,近几年CCTV四套节目下午反复播出水浒传、三国演义、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还有党史剧《秋收起义》《长征》《延安颂》《解放》和领袖们的传记片等,母亲百看不厌,以至于让她对党的历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五次反围剿、长征、到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到解放战争几大战役等都能条分缕析,记得门儿清。一次看电视看到西安事变,我对母亲说:“我记得西安事变是1937年……”她说:“是1936年12月12日”,凡此种种有些我都记不清了。近几年母亲毕竟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如从前了,我觉得她总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记忆力,读书看报看到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常识、小幽默,她就讲给我们听,以此加深自己的记忆。
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越来越爱热闹了,她特别喜欢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虽然交流起来有点费劲,但她也高兴。有时我的同学、朋友来家里了,她就坐在那儿看我们聊天。亲戚们、弟弟妹妹们来了,晚饭不管吃到多晚她都陪着,后来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她就坐在那里看着,大家时不时的让她讲讲话,她就讲讲故事、讲讲时事、讲讲笑话,还不失时机地教导教导我们,兴奋了还唱唱歌,有时她的插话和大家的话题大相径庭,把我们都逗笑了……现在想起来依然温暖幸福,像这样有母亲陪伴的温馨场面今后没有了,有的只剩点点滴滴的回忆了。
母亲干净利落,自己的一切事物都自己打理,当然这与我这个当女儿的管理不了她也有很大关系。关键是她的衣物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柜厨抽屉里利利索索,各有所属,从不乱放。床铺被褥每天都整理得板板正正,即使身体不舒服了都尽力不马虎。能自己做的事就不麻烦别人,四年前搬家,定下来搬家的日子,她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该装箱的装箱,该捆绑的捆绑,每天整理一点,自己搬不动的才找别人,那时母亲都已经快九十岁了。她自己使用的笔墨纸砚画毡向来都摆放有序,每次画完画都要认真的清理工具,放好备用,从不马虎。她每次出门都要穿戴整齐,干干净净,包括这次有病去住院。所有这一切母亲在的时候我都不以为然,现在想想真的是难能可贵。
我们怎么也没想到母亲就病了,开始是腿、胳膊疼,过几天走路费劲了,然后脖子抬不起来了,去医院诊断为心衰,住了十七天院,心脏是好些了,可是吞咽困难了,脖子还是抬不起来,我们想着回家调理调理,慢慢恢复,可是病情越来越重,开始还能吃点流食,也是呛得厉害,母亲就恐惧咽食,我们着急,百般哄劝,一次没办法了,老敖就在题板上写到:共产党员要坚强。母亲看了一下,笑了笑,这是母亲几尽遭受病痛折磨后唯一的一次笑容,然后自己在题板上写到:党费120,我们明白了,点点头。这不是电视剧镜头,是真实的我的母亲。说到党费她也有故事,母亲退休早,工资不高,相应的党费每月5元钱,近几年工资涨了,她觉得党费交得少,四五年前自己决定每月交党费10元钱,并亲自交到社区党支部,近两年做不到每个月参加支部活动了,但是一年一次交党费是一定要亲自去的。这样的事如果听别人说,我也会以为是政治宣传,可这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的事情,她觉得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了,做不了什么贡献了,只能稍多交点党费,这就是一个受党培养六十多年的老共产党员的情怀。
母亲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厚,尽管我上面拙笔赘述,也只能是撷取她晚年的一些生活片段。母亲离开我们十七天了,眼泪虽干,心疼难复,正值母亲节到来,我就想倾诉倾诉。母亲的一生也许是平凡的,但对每个家庭都是伟大的。愿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天堂安息,您的精神是留给子孙的宝贵财富,会让我们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