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英母亲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31214718
本馆由[ 背包客 ]创建于2017年03月07日

青葡萄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7-03-14 16:39:31      发布人: 背包客

高中是一生中很难忘怀的一个时间段。高中同学之间的情谊,凝结成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友谊,不论身在何时,何地,心里都留着那一片纯洁无瑕的同学天地。

 

一九八六年七月七日,八日,九日,经过三天时间的全国统一高考,三年紧张活泼的高中学习生活结束了。

 

随后放暑假,革命终于迎来解放,同学们之间你来我往,好不开心。

 

在那个暑假以及以后的日子里,我有幸到几位高中同学家里做客,也有幸接待了几位高中同学到我家做客。

 

我曾经到两位高中同班女同学家里吃过饭,我也曾经到过三位高中同班男同学家中吃过饭并各住了一晚,我至今记得这些同学家里的大致情况以及在他们家吃饭的情景,其中的一位男同学是耀。

 

虽然不能记住全部细节,但大致情况仍然清晰记得。

 

但是毕竟时空分离许多年华,有许多情况和变化不了解。也曾想找个同学核实一下过去以及现在的一些情况,但一时不能确定找谁,同时也不想麻烦别人,最终也没能下最后的决心找人核实。

 

故下面记下的都是我记忆里的东西,不管对错是非。记忆里总有些小差错,难免有主观不实之处。

 

耀的父亲我见过,在当时的南通县县城金沙上班,好像是广播站。我也曾去过耀父亲在金沙的宿舍。

 

大概是八六年暑假里,我记不得我何故又回到读书的学校南通县中学,然后我也记不得何故我就和耀两个人每人骑着一辆自行车从金沙到耀乡下的家里作客去了。

 

那个夏天似乎不是很炎热。下午申时左右,晴朗的天气,但似乎不是很热,沿着当时铺着石子的公路从县中似乎是往北往西骑的车,不是特别远,就到了耀的家。

 

四间(或三间)亮堂堂的瓦屋,比起周围一些人家来讲要讲究些,条件稍好些。

 

三余镇的沙地人,都是最近百年内从启东海门崇明及其他地方移民过来的,历史短,家里摆设简单,有的简直是简陋,同时一般现代感稍强,没有很多历史沉淀的感觉。三余镇以东以北有居民定居历史也不过百年左右。

 

而到金沙以北以西地区,居民似乎历史更悠久些,家里摆设一般古色古香,有许多规矩(我至今仍不很了解),很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积累和传统。

 

耀家里的摆设和布置,是典型的当地风情,与我家里的是截然的不同。

 

耀家里种了一块很大的葡萄地,我们到了耀家里后不久,就来到离他家不太远的葡萄地里,太阳离下山还有两丈多高,绚丽的晚霞照在宽阔的葡萄地里,空气里飘逸着一股清新浓郁的气味。

 

我是第一次见识葡萄地。一排排葡萄架,挂着一串串青色的葡萄,很是美丽整齐。盛夏季节,葡萄有的开始熟了。

 

好像耀的祖母叮嘱耀去葡萄地里采了一些熟葡萄准备去卖,耀很是懂事,也很勤快,采了不少,自己一个葡萄没有吃,也没有请我吃一个。

 

我第一次见识葡萄地,同时好像从小长大从未吃过,更不知葡萄是何味道,是酸是甜?故我也没有想吃的欲望。

 

同时我也不能判断那些是熟的,那些是生的,只能在边上旁观。在葡萄地里,我很是新鲜好奇,也没闲着,跑来跑去,看东看西。

 

采完看完葡萄回到耀家里,似乎后面不记得干些啥了,然后晚霞褪色,夜色登场。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耀的祖母跟耀一家生活在一起,虽然身体略显瘦小,但身体很好,也一刻不停闲,家里农田里似乎什么活都干。一家三代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与我家的情形一样,我也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一样,与祖辈特别亲。

 

耀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中等身材,勤劳,节俭,仁慈,善良,是家里的顶梁柱,似乎一直在农田里干活,很晚才回到家里。

 

徐家子随母像,耀的父亲无论脸型身材,都很象略显瘦小的耀的祖母。而耀的脸型身材则都很像耀的母亲。

 

耀似乎是家里的老小,他的祖母,母亲对他似乎很是疼爱。

 

夏日农家一般搬出桌子,凳子到院子里吃晚饭,享受一下夏日傍晚户外的凉爽。

 

那日我们也一起到外面吃饭,四个人,耀祖母,耀母亲,耀,和我。

 

晚饭吃得很简单,就是咸菜炒毛豆,虽然简单,那也是我家的家常菜,我的喜爱,同时使我吃得没有心理的和生理的负担。

 

然后在耀家过夜,住在最西边的屋里,第二天起来似乎我应该回去了,如何回去的,何时走的,已经没有印象。

 

一晃儿,三十多年就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次到耀家作客的一些蛛丝马迹。也没有忘记耀祖母和母亲那一种农家妇女特有的真诚。虽然没有吃到葡萄,但仍清晰记得那一串串青色的葡萄以及一排排美丽的葡萄架。

 

然而生命中的遗憾时时发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就如春花艳丽,可花期寥寥;皎月如水,却寂寞冷清,也似我们的人生,快乐总是短暂,唯美里常有缺憾。

 

高中同学耀今年春节还回老家与健康的母亲团聚,还一起商量今年如何给她老人家过八十生日。哪里知道一周以后耀母亲竟然不幸辞世,耀长年在外,他母亲时常牵挂,对他母亲的辞世,耀倍感伤心,一时难以释怀。

 

我感同身受,但我找不到合适的话用来安慰他。遂写下三十多年前的回忆,以此纪念。


201734 美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