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镐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914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6日

培养人才

发布时间:2010-09-26 15:03:54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谈镐生目睹祖国科学事业备受摧残,心情十分沉痛,但
  

他以一个老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深邃见解,认为培养人才是祖国科学事业希望之所在,因此他顶着极“左”思潮的压力,痛斥那种“学科学技术就是‘白专’”的谬论。1973年,他在力学所全所大会上响亮地提出,在科技飞速发达的现时代,科技人员不可一日不学业务。他大声疾呼:“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为了工作,学习才能工作,学习就是工作。”他还抱病为青年人举办湍流、激光物理、概率论和分析力学等讲座,并翻译审校了200多万字的《随机函数和湍流》、《激光物理》和《气动激光技术》等书稿,从而吸引了一群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在他的周围,成为他的“地下研究生”。他指导他们研究湍流扩散、地球板块运动、大气污染和激光物理等,所得成果先后发表在《中国科学》等学术刊物上。

百废待兴

  1976年,祖国面临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科学界亦是如此。谈镐生高瞻远瞩,于1977年上书中央领导,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分两级(相当于国外硕士和博士)培养研究生的制度,还建议按不同年龄,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和提高在职科技人员业务水平的方案。此建议书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赏,并立即批送给有关部门办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成立后,他率先给研究生讲课,影响很大。1977年制定“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时,没有包括力学,只是在技术科学规划中列入了“工程力学”。谈镐生认为这种做法过分强调了力学的工程应用性,而忽视了它的基础性,不利于力学学科的发展。他大声疾呼,强调支撑力学广泛应用性的是它的基础性,指出力学已成为许多交叉学科的基础,并向中国科学院党组直陈了自己的书面意见,要求召开全国力学规划会议,制定全国力学发展规划。这一建议最后转呈中央,得到批准。经科学家会前多次座谈讨论,达到共识:力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1978年8月,全国力学规划会议召开。这是一个全国力学工作者空前团结的大会。不少与会代表向谈镐生表示由衷的敬佩和祝贺。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理论和应用力学”。“规划”明确了“力学是许多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强调了力学的新变化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这些精神指引了中国力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此,如天体物理力学、生物力学、地球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力学边缘学科的发展更为迅速,谈镐生感到无限欣慰,并把这些边缘学科同物理力学、理性力学等统称为基础力学。在力学所内,1978年底,按照他的科研设想,成立了“基础研究室”,进行以力学为中心的交叉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全室30余人,他亲任主任,下设天体物理力学、地球物理力学、生物物理力学、应用数学、力学物理五个组。这是一块“试验田”。谈镐生的总方针是实行自由选题,搞基础不搞任务,对人才强调培养,而不只讲使用;针对每个科技人员的特点,提出恰当的要求,必要时给以具体指导,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该室科研成果丰硕,仅1979年和1980年两年,该室成员在有关学报上发表和已录用的科学论文就达60余篇,其中有12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此外,根据他的建议,还恢复了物理力学研究室,他兼任室主任。1980年秋,他应美国南加州大学等七所大学的联合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巡回讲学,介绍了他在国内领导进行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们的重视。他的科研管理经验曾在《科学报》上作了介绍。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人才,其中包括7名博士、硕士生,后来均成为科研骨干。“基础研究室”自成立至今已有12年之久,每年平均发表论文30余篇,各小组目前都在相应的领域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