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学学生战斗在一二·九运动中《19》
1937年暑假,北洋大学“民先”队员马克昌、于奇、孙洞、任学敏等在学校附近的柳滩办农民夜校。除了向当地工农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外,还对当地驻军廿九军的一个团官兵进行工作。在“七七”事变后,这个团在保卫天津东局子飞机场,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非常英勇。在农村参加办民校的北洋同学一直坚持到1937年7月底天津失守后,才撤离天津。
让举行!“献旗团”返回北平后,在东北大学召开了华北学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华北学生联合会。钱万生被选为常委。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军队向我芦沟桥驻军进攻。甘九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开始。7月底日寇侵占我北平、天津。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抗日战争全面展开。
时值暑假,北洋大学26年班已毕业,27年班的同学有实习任务,其他班次也大都放假回家,留校的只是一小部分和“民先”队员,他们和其他大中学校留津的同学一起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北平、天津沦陷后,留津同学撤离天津,以流亡学生的名义,在所到的地方,展开抗日救亡活动。徐瑞恩、刘天民(刘邦辛)、刘岫珊等同学从北仓徒步沿津捕路南下到沧州,乘火车经徐州转郑州、石家庄,于8月中旬到达太原,和陈?德、曲圭田汇合,以陈?德的家为基地建立了天津流亡同学会,接待天津流亡同学。刘天民参加筹组平津流亡同学会。当时太原革命形势很好,日军进逼山西,党对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成效显著,八路军源源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党的北方局和全国“民先”总部都移到太原。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西“牺盟会”抗日救亡活动很活跃。太原成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基地,平津流亡学生逐步向太原集中。北洋同学林心贤辞去山西白晋铁路的职务,也到太原加入抗日救亡行列,王从善、李尚平〈曲圭田夫人〉、孙景芳等同学也到太原,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抗日活动,徐瑞恩和刘岫珊还参加全国“民先”总部组织部的工作,派到绥远与抗日救亡的群众组织进行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