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祜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668600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17日

李承祜-生平概况

发布时间:2010-12-25 09:46:4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李承祜,1905年11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田埠村。从小酷爱植物,小学毕业后考入杭州甲农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济南农学院园艺系。1924年9月,考取公费留日,于1925年4月就读于广岛高等师范理学部,1930年毕业后继续在广岛大学(原名文理科大学)研究部深造。
  1932年5月,他响应中国留日学生总会“归国抗日”的号召,几经周折后回国,先在安庆女中任教,后在保定农学院任教授,兼北平中法大学讲师。1937年在安徽大学农学院担任教授。
  1938年,他受聘于陆军军医学校药科,1939年,辗转到达贵州省安顺,从此一直从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工作。1947年,军医学校迁回上海,改名为国防医学院,他除在药科生药学系任主任、教授和代理药科科长外,并兼任同济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教授。
  1949年,上海解放,他响应组织号召,参加筹建华东人民医学院(后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并任药学系副主任兼生药学教研室主任。为了集中精力从事药学教育,他于1950年辞去同济大学的兼职,专心致志地参加我 军第一所高等药学科系的组建工作,从学科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教具及标本的筹措到师资培养和学风,都一一过问。当时图书和标本均甚缺乏,他主动将自己保存了几十年的在日本和国内采集的1000多份标本捐献给学校,并把数百本书刊拿出来供教研室使用,为我军的高等药学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身心倍受摧残,但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是非分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获得平反后,他不计前嫌,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他积极带领教研室同志们一道奋战,一起重编教材,扩建药圃,补充教具和切片标本,以恢复教学秩序。培养研究生制度恢复后,1978年,他是第一批被授权的生药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亲自为研究生开设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等课程,亲自指导研究生课题设计、实验及论文撰写等工作。
  李承祜于1956年5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立过二等功、三等功。1957—1960年,先后四年被评为上海市和解放军总后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参加全国文教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81年,出席全国科协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解放军报》曾于1960年和1981年两次登载他的先进事迹,表扬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的精神。
   李承祜除日常工作外,还有许多社会工作。他历任第二、第三、第四届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总后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组组长,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生药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兼中药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药管理局技术顾问,还历任《药学学报》 、 《解放军医学杂志》 、 《药学文摘》 、 《中国中药杂志》 、 《中国药学杂志》 、 《中成药研究》 、 《人民军医》 、 《人民军医药学增刊》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药学教育》 、 《上海科技报》 、 《大众卫生报》等报刊的编委、顾问或主编。
  李承祜对中国的药学事业和药学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药学科辛勤地耕耘,为中国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治学严谨,工作勤奋以及永不停顿的探索和奉献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