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吴观张院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14945165
本馆由[ 158*****112 ]创建于2021年02月07日

来自张凝的回忆(张凝 建筑师)

发布时间:2021-02-09 17:39:45      发布人: 158*****112

张凝简介:

1982年-1985年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

1985年至今在美国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吴观张院长满面笑容为我开了他二楼走廊正中的办公室门。“请进,请进,张凝!南方姑娘习惯北京的冬天吗?”

那是1982年二月的一天。窗外的天是浅灰色的,光秃的树枝是深灰色的,窗玻璃都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白灰。我是南方人,那年刚从同济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北京卫生部,我不愿意做甲方工作,于是就闯到北京院来了。我心里完全没谱,那年头谁敢不服从国家分配?

我还没坐下,就急忙将带来的几张水彩画和建筑设计作业铺开在院长靠窗的大桌上,语无伦次地开始自作解释到:想搞建筑,想换单位。

好啊,好啊。”院长带上眼镜,很快地看了一遍面前的一大摊纸,摘下眼镜望出窗外:“哼!设计院要大学生,他们不给,却把你分到部里干甲方。”他用眼镜敲敲桌子:“想搞建筑吗?你找对地方啰。”话毕,他卷起图纸带我走进了隔壁张开济总建筑师的办公室。

几分钟后,张总看完我的图,用手捋了一下梳得极整齐的灰白头发说:“学非所用,岂不是浪费大学教育?老吴啊,有办法调张凝到院里来吗?”接着又对我点头道:“只要吴院长想要你,他会有办法的。”随后又加了一句:“调来后到我家来作客,我也是杭州人呀。叫家里阿姨(保姆)给你做家乡菜吃。”

我两眼直瞪着院长,满脸期待。“部里权力比市里大,又是两个系统,有难度......”院长眨巴起眼睛。看得出来他的脑子在快速转动。“好!尽量去试试。可能有办法!”

我有可能真的做建筑师?也有可能在馒头加大白菜的一冬里吃上杭州家乡饭菜!(那时的北京粮食限量,冬天只有萝卜白菜)。我下了楼梯,推开院大楼门,突然像有春风吹绿了眼前的一片灰色。二周后,我真的搬进了南礼士路设计院的单身宿舍。

院长把我安排在一室设计创作组,给张工(张德沛)、陈工(继辉)、玉工(佩衡)、汪工(安华)画图,不仅给了我极好的学习实际工程的条件,还能有机会听到张工讲飞虎队、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

因为自己本科学的是结构,建筑只是选修课,很想毕业后系统地读些建筑设计课。院长知道后,立刻打电话给院里的业大,让我拜见了以后的恩师熊明,又一次满足了我这个年轻人的愿望。

文革后,第一批正式分配到北京院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两个人,一个结构专业,一个水暖专业。我这个添加的算是建筑专业。当时自以为我们很稀罕,是得宠院长的幸运儿。后来才发现,他对所有的年轻人都很尽心培养。

吴院长在经营管理上是强手,在卸任之后,他作为总建筑师,仍然一如既往地给年轻人

创造各种业务发展锻炼机会。96年我在旧金山KMD负责中国项目,参加空军总院医疗中心的项目设计竞赛中了标,于是赶紧回娘家北京院寻找帮助。院长立刻带着才华横溢,精明能干,年轻的朱小地跟我碰头,顺利摆平了一切在北京的审批和出图工作,让我在合作中受益非浅......

前天,偶尔读到朋友相传吴院长仙逝的消息,有怀念,更有遗憾。感到多年来,我没有值得向老院长汇报的成绩,他走了,去了最遥远的地方,但他的音容笑貌还会留在我的记忆里,热情豪放的言语会继续激励我已经不再年轻的心。

 老一室西大屋聚会照片(80年代初).jpg80 年代初,老一室西大屋照片,张凝在第二排左三。

 

2021年2月8日夜晚写于美国旧金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