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泰斗辛文去世 一生低调80岁上班怕迟到
四川经济界泰斗辛文教授去世,享年81岁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辛文是四川经济界的改革派
7月3日,由于突发脑溢血,四川经济界泰斗辛文昏迷住进了华西医院(微博)。在坚强地挺过了一周之后。昨日下午3点35分,大家眼中慈爱的辛老、同事们身边严格的老师、家人心中和蔼可亲的辛爸爸……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家摔倒 经抢救无效死亡
7月3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辛老与老伴儿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两人聊得很开心,因为孩子们回家来吃饭了,就连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孙子都回来了,一家人整整齐齐温馨地围着一张桌子吃饭。
突然,窗外下起了大雨。“你看,外面下大雨了。”说罢,老伴儿起身去窗台查看。看着窗外的辛老却不认同老伴儿的看法,他觉得是起大雾。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从沙发撑起来往窗台走去,结果步履不稳重重地仰面摔倒。
10分钟后,救护车将突发脑溢血的辛老送到了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9日下午3点35分,主治医生宣布辛老救治无效死亡。享年81岁。
辛文与老伴儿
“他对自己太严格了,一生低调做事”
“主治医生下午通知我们,说辛老可能真的熬不下去了。”一位连续多日守在医院的工作人员红着眼睛说,辛老的孩子们知道后,决定让母亲赶来医院,见辛老最后一面。
昨日下午3时,老伴儿赶到了华西医院重症监护室,见到了戴着呼气面罩的辛老。老伴儿的眼睛一下就红了,先是颤抖着拉起辛老的手,轻轻地、轻轻地摩挲着,然后紧紧握住,许久、许久……
在老伴儿的眼中,辛老是一位很严格而且低调的人,有时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因为他不仅对自己和家里人严格,就连对下属的要求也高于他人,“他不喜欢太高调,只知道低着头做事。80岁了还每天都往发展大厦上班,生怕迟到早退。”
辛文与孩子们
“帮孙辈填志愿,他非要家里有人学经济”
8日,天府早报记者曾代表报社前往华西医院看望辛老,在医院见到辛老家人时,每个人脸上挂着的大眼袋道明了一切——忧心忡忡。
辛老家的孩子到得很齐,女儿、女婿、外孙女以及儿媳妇,就连远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孙儿也在医院,“爸爸最疼的就是他这个孙子了,从他去澳洲读书就没有一天不念叨他。”辛老女儿辛一华说,辛老一生热衷经济建设,因此很希望家中能够有人继承他的衣钵。“我们这一辈没有一个学经济的,老爷子很是失望。”辛一华忆起自己的父亲来,于是到了孙子这一辈,他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经济的兴趣,非要在家里弄出个学经济的来才罢休,“我女儿的高考志愿是他填的——国际贸易;小孙孙波波在悉尼大学的专业也是他选的——国际经济,一下子家里的孩子们都学了经济,家庭聚会的时候老爷子兴致都高些。”
辛文与四川经济
81岁仍参与我省多项经济政策的制定
谈起四川经济,就怎么也绕不开辛文。在80年代,辛文与刘茂才、林凌等人同为四川经济界泰斗级的人物。在这之中,辛文以改革派著称,他曾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如今,虽然81岁高龄,辛文仍然活跃于四川经济的舞台上,直到现在也是多项我省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无论是从成渝经济区概念的提出,还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参与制定,辛文一直对四川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新闻人物>>>
辛文
高级经济师、教授。1944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产党。曾在晋绥边区、西康省、四川省工作。历任晋绥分局党校卫生队政治指导员;西康省财委、计委副科长;四川省计委副处长、处长、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共四川省委支农办常务副主任;四川省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四川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书记;四川省体改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加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主任、常委书记;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顾问团一、二、三、四届副主任。三峡省筹备组副组长、党组副书记。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和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同事回忆辛文
与辛老共事6年是最忐忑的6年”
辛老一生在多个工作岗位奋斗过,与他共过事的人不计其数,说起对辛老的印象,“严格、自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严禁身边人员享受“便利”
一位与辛老共事过6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天府早报记者,“老爷子(辛老)对自己和家里人要求严格,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同一标准,严于律己用在老爷子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与辛老共事的6年是他人生最“兢兢业业”的6年,也是最“忐忑”的6年。
据他回忆,在90年代中期,股票是一个很新颖的事物,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他有很多的新股认购机会;但是辛老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敢接受企业提供的认购机会。“老爷子多次强调不能接受这些,而且我们都无法想像如果辛老得知身边的工作人员认购了新股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他看来,辛老一生都没有为自己和家人提供过任何的便利,也不允许身边的工作人员享受这种“便利”。该工作人员说,最初认为辛老怎么如此不近人情;但看到辛老和他家人严于律己的做法时,所有的怨言又化为无形了。”
和辛老调研是苦差事
这位在辛老身边呆了6年的人,最害怕的事情是和辛老一起外出调研。“在很多人眼里,调研是件很轻松的事儿。但到了老爷子这里,却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苦差事。”他回忆说,调研的时候,辛老的脑子始终在转,一直在思考项目是否还有些不足,如果有不足又应该有怎样的处理办法。“老爷子不仅要自己想,还会时不时问问身边人的看法;而且不论时间、地点。”工作人员说,吃饭、坐车、走路时辛老都有可能会提问,“去调研,神经一直都得绷起,晓不得老爷子什么时候又要提问,老爷子就是个‘工作狂’。”
尽管在这位工作人员看来,辛老有时有些不近人情,有时甚至有些苛刻,可是从辛老住院以来,他每天都在医院,没有一天缺席,“老爷子这辈子不容易,能够尽点儿心意我就很满足了,因为他是我最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