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语文老师马小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2394382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2年02月11日

马小平,孤独的教育者

发布时间:2012-10-11 16:05:49      发布人: Cemiy

   一场简单的追思会在北京郊外的大觉寺举行。青瓦红窗的会场外,立着逝者的遗像。那是个留着平头的中年人,手指间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眼睛微微眯着望向镜头。照片下的三句话讲完了他的一生:

    “马小平老师,1956年出生于湖南湘潭,2012年在深圳辞世。历任湘潭一中、东莞中学、深圳中学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并铭记的好老师。”

    时间是9月8日,教师节前两天。

    在这位普通高中老师的追思会上,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在教育领域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钱理群称马小平是所识教师中“最具全球视野,可称得上是教育家的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则将他视作“布道者”、“已属稀有的人文主义教师”。

    这位56岁就因脑部恶性淋巴瘤去世的教师,曾发觉许多年轻人“有技术却没良知”,简直患上了“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质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他很少讲教材,但却把梁漱溟、哈维尔、王小波带进课堂;他梦想着“办一所幸福的学校”。

    但马小平终究没有成功。如今在美国读大学的李舒扬,两年前曾是他的学生。李还记得,期中家长会上,已患癌症的马老师特意为每位家长准备了一封信,请他们不必过分在意考试,更要注重“学习的自信”。

    可没什么人在意这封信。马小平开始时兴致勃勃地念着,很快连声音都虚弱下来。会后,20多名家长把这位老师围住,质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的内容。马小平“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束手无策”。最终,他回到办公室,趴在桌上哭了起来。

    那是他执教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

    追思会上,同事、学生们回忆了许多往事。来自湖北的基层教师马一舜坐在台下,“拼命地压抑自己”,但后来还是哭了。“恐怕只有我们这类在糟糕的教育环境中顽强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能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人才可能这样哭。我不仅是为马小平老师哭,也是为自己哭。”

    有这感觉的并不止他一人。除马一舜外,会议还邀请了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教师。多年来,他们都像马小平一样,在自己小小的课堂里抵抗应试模式,坚持人文教育。

    对于长年关注中学教育的钱理群来说,他理解这些泪水。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走上发言席,注视着面前的教师们,仿佛也望着远远的马小平。“孤独是你的宿命。”他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