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83882411
本馆由[ 回家 ]创建于2014年05月21日

山里走出的骄子刘海藩,不负父母的教导

发布时间:2014-05-21 08:16:06      发布人: 回家
 一个夏秋交替的凌晨,天刚蒙蒙亮,在风光旖旎的三湘明珠娄底的一个偏僻山村,一位举止儒雅的村民,踏着晨雾送儿子远行。临别,他对儿子说:“今天开始你要走向社会了,你的学问还很浅,练武也只练了七八个寒假,仅会一点花架子,防身恐怕不行,我教给你一个护身符,就是多栽花,少栽刺;严律己,宽待人。”在少年点头铭记心间时,父亲又深情地说:“记住你的名字叫海藩!海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思,藩是堤坝、藩篱,有自我保护的意思。这个名字的含义可以用一句话表示:‘能容方作海,平易自为藩’。在社会上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有包容之心,容人之量,平易近人,平和待人。”
      那年刘海藩16岁,是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新中国的建设正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干部。人民革命大学成为了这些青年学子的革命摇篮。
刘海藩的母校湖南省立十五中(今涟源一中),保送这位要求进步的学子到湖南人民革命大学接受了三个半月的培训,培训内容是一本《社会发展简史》,一本《毛主席著作》。培训期间,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刘海藩非常感念母校,离校时曾留给班上一幅对联:       
洋洋哉,聚知识宝藏,革命宏论,历史荣篇,光明山亦光明海;煦煦也,有淳和学风,不倦良师,关爱益友,习为学更习为人。
      三个半月之后刘海藩被分配到中南有色金属管理局。是金子总会闪光, 刘海藩的文采很快被单位发现,不久他就由生产技术处调政治处从事文字工作,1954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又荣升为冶金建设安装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1957年,为了响应毛主席在党的“八大”提出的要培养我们党自已的理论家的号召,刘海藩很幸运被选送到湖南省委党校理论教研班学习。教研班的主要课程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一年毕业后,刘海藩被分配到株洲市委讲师团担任专职理论教员。当到新的工作岗位,看到讲师团的同事大部分学历、水平都比自己高时,很是仰慕,他深有体会:从事理论工作,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学养,要想成为一个理论家,光靠自身的刻苦学习还不够,还必须接受正规系统的深造。1959年,他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走进人民大学的校门,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如饥似渴地勤学钻研。虽然国家困难,一日三餐都只能半饱,但身为学生支部书记的刘海藩,用诗句鼓励同学们“寒风送我接春光,路有艰辛志勿徨,肚里缺粮多鼓气,心中温饱籍书香。”每每回忆起人大的学习生活,刘海藩总是感慨万千地说,中国人民大学不愧是一所马克思主义的殿堂,那里大家济济,校风、学风更是“拾级书山上,春风面面迎;撩人心结处,润物细无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