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海用爱书写教育传奇 守望白银捐赠29万设立教育基金
他走了,没有子女为他送行,而他却不会被遗忘,在上千名学生的心中,他是永远值得铭记的恩师慈父。
他走了,但心中牵念的还是他曾经快乐工作过的学校。他把毕生积蓄的29万元捐给了学校,把自己对教育无私热爱的种子撒在了铜城的大地上。
他就是市十中(原白银公司二中)文科教学的奠基人之一——名师曹兆海。
曹兆海的上半生可以说是在凄苦郁闷中度过的,生于1938年的曹兆海1957年考入北大历史系。青春年少的他本可以在这所自己魂牵梦绕的学府里快乐深造的,但就是在这一年,反“右”的浪潮席卷了北大。或许是因为太优秀、太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籍,又喜欢将自己知道的历史讲给别人听,一夜之间,“张扬”的曹兆海被划为了“右派分子”。1958年,作为“右派”的曹兆海被下放到河北沙丘,开始了苦闷的“劳动改造”生活。
直到1979年,已经年过40的曹兆海回到了大连老家,四处寻找教书的工作,但因为他只在北大读了一年就被下放了,没有大学学历,找工作并不顺利。后来,他去找了北大,几经周折,学校才给他发了张1960年肄业的证书。几年里,曹兆海只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在大连一所中学代课,收入微薄。
1984年深秋的一天,曹兆海再次乘车去找工作,也就是在这个车上,曹兆海遇到了后来被自己视为“恩人”的人,时任白银公司二中党总支书记的李保和。创办于1975年的白银公司二中当时是个教育基础很薄弱的学校,80%以上的教师都只有中师或者高中学历。学校很久以来只有初中部,刚建立不久的高中部由于成绩太差,面临着被取消的命运。为了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1984年,李保和去外地考察优秀学校,并在车上和毛遂自荐的曹兆海进行了第一次交谈。1984年12月,李保和给曹兆海发电报,让他来白银教学。曹兆海欣然前往,只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1年。
在对市十中现任校长及曹兆海生前同事和学生的采访过程中,记者脑海中曹兆海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曹兆海到来之前的白银公司二中,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高考成绩在当时的兰州市排倒数前几名。许多教师和学生不愿来这所学校。“当时学校初中、高中的学生成绩都很差,高考能考上大学的人数是个位数。曹老师来之后,带了很多年的高三,多年担任高三文科班班主任,同时兼任历史、地理两个科目的教学工作,他基本上是靠一年的功夫,就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了。曹老师代课之后,很快学校高考能考入大学的人数上升到了2位数,到1988年上升到了3位数。他带的班上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可以达到80%以上。可以说是一个名师改变了白银公司二中的命运。”市十中现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曹兆海来之后的第二年,白银公司二中的高考成绩就一跃居于全市第一。同年,白银恢复建市。
赵贵庭曾经与曹兆海共事。作为同事,他眼中的曹兆海是一个极度负责、敬业的人,教学认真,爱生如子。“他的认真和爱体现在为学生发展的高度负责上,无论在课堂上、在课后,还是在退休后,曹老师都一直关注他带过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他们出谋划策。他用精湛的专业技能、渊博的学识和无私的大爱,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曹兆海的学生牛恒也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牛恒说,自己现在也是市十中的历史老师,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像曹老师一样教学、教人。
曹兆海教学认真、爱生如子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他用自己的学识和真诚教育了学生,感动了学生,也鼓舞了学生。他带过的学生都自豪地称自己为“曹徒”。
曹兆海一生未婚,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育人上。除了吃饭、休息外,曹兆海白天和晚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上课、盯自习,中午抽空备课或者看会儿自己喜欢的历史书籍。“有段时间我的父母不在我身边,曹老师看我一个人,就让我搬来和他一起住。通过这样的接触,我才真正了解到曹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到了发狂的程度。”同是“曹徒”的唐月广告诉记者。
回想着曹兆海留给自己的美好记忆,唐月广说:“曹老师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对学生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一些农村的同学吃不上好饭,曹老师就把他们领回自己的宿舍为他们做饭吃,师生之间情同父子。他经常给我们煮些带鱼、豆腐吃,他认为这些东西对学生身体有好处。那时,学生们和曹老师坐在一起吃吃鱼、吃吃豆腐,谈谈生活、谈谈学习,觉得是很幸福的事情。曹老师其实不太会做饭,但是那时的我们觉得,曹老师煮的鱼和豆腐是最香的,让我们一辈子都难忘。”
唐月广激动地说:“今年的3月24日,曹老师走完了他的一生。他把节衣缩食省下的29万元捐给了学校,真的做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我们来说,曹老师是个榜样,时刻激励着我们。”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兢兢业业教学11年后,曹兆海于1996年光荣退休,随后回到了大连老家,居住在他曾经资助过的学生为他购置的房屋里。退休后的十多年,曹兆海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尽管这样,在他去世前,仍然立下遗愿:将自己毕生的积蓄29万元捐给市十中,用于设立教育基金,并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白银的土地上。4月中旬,唐月广及众多的“曹徒”将曹兆海的遗物和骨灰带回白银,并按照他的遗愿将29万元捐给市十中,设立了“曹兆海教育基金”。
市十中高二学生刘星如说:“在了解了曹老师的事迹之后,作为市十中现在的学生,我觉得很自豪、很感动,也为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而感到骄傲。曹老师对学校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时刻激励着我们。我们会以他为榜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
在采访中,几近哽咽的“曹徒”路玉霞告诉记者,曹兆海的大爱是从细致入微处做起的。她说:“那时,许多学生家离学校比较远,上完晚自习后,曹老师怕学生不敢走,就一个个送他们到家门口,然后自己孤身一人返回学校的宿舍。每年高考时,为了鼓励学生好好考试,不要紧张,曹老师都会买一大堆的雪糕和冰棍儿,一个个地塞到学生手中。现在想起曹老师的笑容和身影,仍然觉得很亲切。”
路玉霞说:“我们的老师虽然走了,但为什么他带过的这些学生这么怀念他,是因为他用心、用爱教育了我们,帮助了我们。我们其实在怀念他的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怀念。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讲,他留给我们的那份爱,就像一个个种子,会在白银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他最后的29万元,就是他用生命和热血哺育出的一颗奉献教育、无私无悔的爱的种子,相信他的爱的种子,会经久传播,教育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