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中的一朵璀璨奇葩 (组图)蒂嘎
每当我捧起《范亚维翻译歌曲集》,看到熟知的歌曲,不由得思绪万千。耳濡目染妈妈查找、整理、翻译、试唱......,为之拼搏的过程,往事如烟挥之不去,一件件、一幕幕清晰呈现在眼前。那温馨的往事,虽然一去不复返,但妈妈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执着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这本《范亚翻译歌曲集》,谈起来朔源已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妈妈在“华师”进修时,就开始翻译歌曲,有年放暑假,妈妈接我和妹妹到狮子山小住,常听妈妈用俄语唱的中文歌曲。
妈妈翻译的是妇孺皆知,喜闻乐见的大路歌,虽然这些歌曲已经唱遍神州大地,但,一直没人翻译成外文,(外国歌曲翻译成中文的不少)更没人用英语登台演唱。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萌生翻译歌曲整理成书的想法。妈妈这一想法,准确说是创举,赢得同仁、师生们的赞扬和鼓励。她们拿着妈妈翻译的熟歌,用英语演唱,还真的别有一番情趣。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政治运动没完没了,整理工作没能赋予实施,只得一拖再拖,但,这项工作,一直在妈妈胸中激荡。
文革期间,横扫一切、“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里,妈妈曾翻译过“语录歌”、“老三篇”、“毛泽东诗词”,为外语教学另辟新径,闯出一条新路子来。当年不少同仁前来学习、效仿,让频临崩溃的外语课程,重获新生。
妈妈在“中南中苏友好协会夜校”学习过俄语,借于此,五十年代中期,组织上要她改授俄语,还派她去“华中师范大学”进修,酷爱读书的妈妈欣然前往。
在华师进修几年时间里,妈妈俄语水平,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并已优异成绩毕业,“华师”想妈妈留校任教,妈妈为了照顾在汉口的我们,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回到离家较近的中学教书。
妈妈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光学习成绩好,所参加各项活动,均取得好成绩。早在三十年代,妈妈所在女子排球队,参加了民国第六届全运会,而取得好成绩;五十年代,获武汉市业余女子网球亚军,王妈妈张淑芬获得冠军。
在华师进修期间,妈妈仍以满腔热情投身校办活动中,记得那年大专院校所组织的舢板比赛,妈妈所在的舢板队,来自不同的班级,时间紧任务重,常牺牲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整个舢板队里,数妈妈年龄最大,身为老大姐的妈妈,更是一马当先,凡事做在头,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别看是才上舢板的初学者,其中还有北方的旱鸭子,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不出半月已经独自操作了放“单飞”。
在比赛的头一个礼拜天,吃完早点,她们扛起舢板下湖出发了。武汉的三伏天,昼夜温差小,一大早就热得够呛,校园内的那几只狗,一大早就躲进阴凉坝里,个个张着大嘴,露出猩红的长舌头,还不停地喘着粗气。
平静如镜的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水天一色,显得格外的湛蓝。万里晴空没一丝云彩,那天湖面的能见度极高,遥远的磨山都清晰可见,沿湖绿郁葱葱的翠柳,因热,也低下婆娑的头,呆呆站在那里纹丝不动。
当舢板划出几小时后,平静的湖面上,突然刮起强劲的南风,而且风越刮越大,小小的舢板顺风而去。人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甚至弱不禁风,她们四人尽力拼搏,舢板仍不听使唤,而且越划越远。烈日当空毒焰似火,长时间暴晒下,又饥又渴缺乏经验她们,为了躲避酷热,还不停用水打湿身体,以为这样能缓热解凉,哪知事与愿违,没多久大伙的膝盖、手臂均撩起一串串好大水泡。好在下午风力有所减缓,四人忍着饥渴、顶着烈日、齐心协力,终于在落日前将舢板划回驻地。
自退休到“武汉市老年大学”歌咏班后,妈妈将她所学唱的歌,逐一翻译成英语,凭借厚实的中英文功底,填补东西方文化层面,和语法习惯上的差异,很好保持歌曲的原意,还按照歌曲的音调、韵味、音节准确地翻译,唱起来同样流畅,婉转动听。
将翻译歌曲打印成书,涉及到创作人的版权,妈妈就准备掏钱印刷,独自承担所有的费用,将书作为赠品送送与需要的人。
歌曲汇集成册谈何容易,仅前期工作量就很大,别的不说,就拿简谱软件的应用来讲,初学电脑只会打字的妈妈,不知软件为何物?更谈不上下载、应用。
为找歌曲的曲谱,“武汉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妈妈成了那里的常客,一去就查上一整天,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不回家了,用白开水和面包充饥。
随着妈妈对电脑熟悉和应用,翻译工作的进度明显加快。也有具体问题妈妈难于解决,例:简谱在电脑上的应用,就成了一大难事,(不知道有这样的软件)仅曲谱就得求助复印店,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妈妈常往返期间,甚至一天好几趟。那年下雨积水,妈妈抱着厚厚的歌稿,冒雨往回赶,一不小心在里弄口摔了一跤,文稿全部打湿不说,胳膊肘还磨破了一大块皮。
附近复印店不愿做这得不尝失工作,妈妈只有求助“武汉老年大学”旁的熟复印店。从家到天津路虽然不算远,对于近期颐之年的老人,全靠步笃,想起来就够呛。修建过江隧道,“老年大学”旁的复印店随之搬迁,这样一来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更多,困难也就更大了。
那天妈妈照常到复印店去,走到大智路口,紧贴马路崖行走的她,被后面来的摩托车撞倒,妈妈得知是位下岗工人,善心大发,劝拉住骑车人的同学不再追究,就这样将其放了。事后好长一段时间,胳膊、膝盖上还有青紫伤疤。
好心人曾敏华,是在复印店和妈妈不期而遇的。她回北京之后,听说妈妈找不到“白衣天使”这首歌,就四处为妈妈寻找,最后终于在一家书店找到,将歌曲集买回家,为了使妈妈免去抄歌打字的麻烦,将其扫描成数码从邮箱传过来。
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的妈妈,凭借那股孜孜不倦执着的精神,近期颐之年翻阅了大量的歌曲集,整理出家中几大堆文稿,从中挑选出大家熟悉的歌曲。随着《黄鹤楼碑廊诗注汉英双语》的出版,妈妈决定用其稿费印刷出版。就在妈妈最后的日子里,还常为歌曲集印刷操心,在儿女们的精心安排下,《范亚维翻译歌曲集》很快就排版上机印刷了,可惜,妈妈没能等到打印成书的那天,但,妈妈看到歌曲集的样本。
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