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辐书写成都文化的风景长卷
说到车辐,就不能不提他的著作。散文集《采访人生》、《川菜杂谈》、《车辐叙旧》,小说《锦城旧事》等,可以说是一部部成都文化的风景长卷。
《锦城旧事》是车老以四川方言写的奇书。生前,车老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已积累了数百万字的文字财富。他受故友李劼人写《死水微澜》的启发,用诙谐生动的成都方言,将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位女艺人的遭遇写成小说,内容中的陈年往事大多来源于日记,小说原型为四川清音名伶李月秋。这部书共计30万字,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车辐叙旧》是车辐在大半辈子的时间里用笔和相机记录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诸多历史事件,以及与众多文化名人交往的实录。该书披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和首次公开的名人手迹及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20余万字的《川菜杂谈》则是车老90岁出版的作品。书中自称为“好吃嘴”的车老,不仅把他多年总结下来的川菜绝活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们,而且还收录了不少车老写的名人谈川菜的文章。
美食家车辐
病榻上也要尝一口甜
车辐还有一大爱好:吃。曾有车辐家的一位食客描写过车辐的家宴。首先是说他烧菜的仪态。“看他烧菜,真是大将风度,一丝不乱,举止有序,温文尔雅。”然后是上桌。每上一菜,他必先有讲评,自卖自夸,滔滔不绝,重点在于他的做法如何与众不同。但不妙的是,他边讲边动箸,他吃得既快,食量又大得惊人,有的客人还没有明白过来,被他吹得妙不可言的美味已然告罄,接着他还要把盘碟剩汁全扫到他一个人的碗里,同时口中连连称赞:“好,真好!”以致拾风先生生前常爱开这样一句玩笑:“车辐请客,菜都是他自己吃了。”
年届九旬,车辐还笑称自己“除了钉子,啥都嚼得动”。夫妻肺片要吃双份,甜烧白也不得虚。晚年坐轮椅上街,一路上他都要买两个蛋卷冰淇淋,且行且吃。即使这次住院后,车老也忘不掉成都的美食。车老的女儿透露,一次她做了6片烧白去,每顿只允许他吃3片。3片下腹后他还要吃,女儿说他违约,他说:那肉好薄嘛。
说到车老给人的印象。大家都用“老顽童”来总结。老报人廖友朋与车老认识60年了。回忆起车老,他哽咽地说,去年4月,他专程到医院看望车老。“你知道我带什么去看他吗?一瓶雪碧。”他说,车老是个“老顽童”,馋得不得了。当时他听闻车老已经插上了气管,不能吃东西了,更别说吃小吃了。于是他特意将雪碧蘸了两滴在车老的舌头上,让车老感觉感觉甜的味道,也算给他解馋了。廖友朋感慨道,车老有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喜欢给朋友写信。当年廖友朋突然开始掉头发。在上海出差的车老就给他写了一封匿名信。上面写着,他得到了一个治疗掉头发的偏方:需要用新鲜粪便来抹头发,这样能够长出新发。当他去年将这个笑话再次讲给躺在病床上的车老听时,不能说话的车老,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