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画家李青萍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0378680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2年02月05日

中国画坛被遗忘的大师李青萍

发布时间:2012-02-05 20:37:1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李青萍,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画家,早在上一个世纪的30年代就已蜚声国内外画坛。她的画作奇想联翩,浪漫多彩,处处显露出独创的艺术魅力。画坛巨擘徐悲鸿亲自为她选辑、作序、出版《青萍画集》;丹青大师刘海粟赞曰:“今之西画引进中国,只有你与我为先躯!”白石老人为之题词称颂。她的画展轰动东瀛,以其绝妙奇特的泼彩画震惊中外,成为一代画坛女杰。而她丰富传奇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

  徐悲鸿眼中的“新派女画家”

  李青萍1911年11月生于湖北荆州古城一个渐至衰微的富户人家。先祖是南洋华侨,她10岁入江陵县女子高等小学。1926年12月北伐军攻入荆州,参加了江陵县的妇女协会,担任了宣传员。她第一个剪辫子、留短发,在古城贴标语、画宣传画。民国17年(1928年)转入省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刺绣、美工和音乐。三年毕业后,顺利进入了武昌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唐义精是位著名画家,发现她很有灵气,担心她继续留在该校会埋没她的天分,民国21年(1932年)暑假,亲自写举荐信,将她介绍到上海新华艺专深造。

  李青萍凭着唐义精校长的介绍信和自己精心绘画的一幅《山水芙蓉图》,经过严格考试,进入该校图音系。

  各项正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使她的绘画水平得到长足长进,艺术上的锤炼培养了她那跳跃敏捷的思维,为后来形成她独特的艺术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夏,李青萍毕业的前夕,学校举办了一次毕业生画展。徐悲鸿是该校的校董,又是特约讲师。恰好他当时从法国、比利时、苏联等国办展归来,被邀到艺专参观毕业生画展。他走到李青萍的作品前,指着一幅色彩鲜艳、联想丰富的画问道:“这是谁画的?”李青萍回答:“是我。”大师又走到另一幅画前,见其画立意创新,对艺术有独到的感受力,他又问起作者。李青萍得意地说:“还是我呀。”徐悲鸿看着这位站在面前亭亭玉立的年轻女郎,笑着连声称赞:“新派画家!新派女画家!”

  历经坎坷盛年遭难

  1945年日本投降,李青萍怀着人民大团结、艺术大振兴的喜悦心情迎接胜利。她依旧到各地去写生和举办画展。

  1948年夏,李青萍应香港《星岛日报》之邀,在香港举办义展,为宋庆龄发起筹建的 “中国妇女福利协会”(后改为基金会)募集资金,所得20万元港币全部捐给了福利协会。香港报纸对此作了报道,并刊登了李青萍在展览会上与宋庆龄的秘书沈慧芙女士的合影照片。

  1949年秋,重庆发生了“9·2”大火灾,大火从临江门烧到民权路。经郭沫若介绍,李青萍在重庆为“9·2”火灾和庆祝大西南解放义展义卖,卖画款悉数用于赈济灾民。

  新中国成立后,李青萍心中的激情在燃烧,她是多么渴望自由、渴望光明,她要用自己的画笔为新中国建设献身出力。

  1950年夏,李青萍在武汉信义大楼举办庆祝 “五·一”国际劳动节画展。画展结束后,经徐悲鸿推荐,她被调到北京文化部艺术处,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郑振铎、马少波等一起参加筹办全国首届戏曲大会艺术资料展览。展览设在北京中山纪念堂,筹备期间,她和田汉、徐悲鸿、梅兰芳等艺术家一起受到总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51年春,艺术资料展览结束,李青萍被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图片画册的编辑工作。李青萍散荡惯了,她坐不惯机关,主动要求到苏北治淮工地体验生活。第二年春天,她带着她在淮河的大量写生资料返回北京时,领导通知她调出美术出版社,回江陵老家接受审查。

  从此,这位蜚声中外的杰出女画家,一下子从人生的巅峰跌入谷底,在中国美术舞台上整整“失踪”了35年。

  “300元的画展”轰动武汉

  经过寒冷的严冬,春天终于到来了。1979年8月20日,李青萍收到了错划右派的改正通知,并由民政部门每月给她20元生活费。1985年冬,李青萍有了一件喜事,有关部门按照政策补发了她应加的工资300多元。这对李青萍来说,该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姐姐,用它买台电视机吧!”弟弟李先成说。他知道姐姐一生爱文艺,会画、会唱、会弹钢琴、会作曲。多年来她的文艺才能被压。记得平反那天,李青萍高兴得一连看了三场电影。

  “不,我的时间不多了,没有时间看电视。”

  “那就买台电扇吧!”

  “不,电扇吹得纸动,妨碍作画。”

  那究竟做什么用呢?姐弟俩合计来,合计去,李青萍忽然有了主张:“我们用这钱办个画展吧!”

  1986年3月8日,荆州古城的街头上贴出了广告:“归侨女画家李青萍西画展在社会福利院展出。”

  这的确是一个奇特的展览:《李青萍画展》的横幅就挂在李青萍床头上,展室设在她居住的那间10多平米的小房里。墙壁四周从上到下密密麻麻挂满了60多幅水粉画、油画、版画和泼彩图。房间放不下,又临时向福利院借了两间办公室,尽管这样,也只展出了她近几年创作作品的一部分。

  古城震动了,又惊动了省城的美术界。

  江陵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黄猇受组织之托,从李青萍的作品中挑选了50多幅精品,携往武汉,以拜访的形式请省城的美术专家们鉴定。专家们看了这些画,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拍案叫绝。

  “这些画是用心灵画出来的,很有个性,富有生命力,与现代美术潮流十分合拍。这是当今许多青年画家所望尘莫及的。”著名画家聂干因说得十分中肯。

  专家们一致公认,这样高档次的作品,不仅湖北少见,恐怕全国也不可多得。

  于是,省美协决定,派副秘书长聂干因,美协干部、著名画家鲁虹一起赴荆州再作一次考察,然后在武汉为李青萍办一个画展。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86年7月1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侨办和江陵县文化局、江陵县侨办联合举办的“归侨女画家李青萍女士西画展”,在武汉市汉阳琴台文化宫隆重举行。

  从7月10日至25日,在展出的半个月期间里,每天观展的人川流不息,李青萍画展轰动江城。

  耄耋之年艺术常青

  20世纪90年代末,李青萍已临近耄耋之年,身体日衰,精力渐感不支。当年她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湖北咸宁赵李桥茶场劳动时,左腿曾被车轮碾伤造成骨折,留下终身残疾,晚年又患了风湿病,腿脚疼痛,走路必须拄着拐杖,作画更是十分困难。李青萍这位心高气傲、从不服输的老人,也不得不发出“吾辈已老”的感叹!

  感叹归感叹,但她还是要作画。

  李青萍习惯将纸铺在地上作画,晚年她已蹲不下去了,她就跪在地上画。后来跪着也十分困难,她就坐着在画案上作画,她先让她的养女李美壁帮她将颜料挤在画布上,然后由她挥动刮刀和画笔。有时,李美壁上班不在家,她便将邻居请来,为她挤颜料。

  20世纪90年代,李青萍的家两次被盗,一次被盗走了一些钱物和一些画,一次被盗走了刘海粟亲自给她出具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证和义展义卖所得的奖牌。

  李青萍十分痛心。钱财倒不足惜,只是那些画,特别是那张教授证,是自己一生为艺术奋斗的见证,饱含着她的心血。现被盗走,无异夺走了她的命根子。徐悲鸿、刘海粟、齐白石、张大千是她一生最崇敬、最怀念的人,由物及人,她更感伤悲。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李青萍早已悟出“人世无常,艺术永存”的真谛。她联想到自己已是九旬之身,来日不多,应该有自己的一本总结性的画集。

  但出版画集谈何容易,一要钱,二要精力,李青萍二者都不具备。

  “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

  李青萍从1934年在上海参加邵力子先生主持举办的“全国画坛名流作品展”就开始成名,整整70年的艺术生涯,创作的作品不下数千幅,但她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李青萍辞世前的意愿就是将仅存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美术馆收藏。但捐献给国家也非易事,因为这些作品要装裱,要有收藏保管的地方,还要开设展厅,这些都是要经费的,收藏单位也不一定能拿出这多钱来。

  2003年11月下旬,上海美术馆馆长李向阳先生由张之先先生陪同,亲自赶来荆州,看望李青萍老人,观赏了李青萍作品。李馆长慢慢看着这些艺术珍品,简陋的材料,雄浑的画面;弱小的体态,博大的精神。这强烈的落差感,让李向阳这个曾是军人的硬汉子不禁潸然泪下。李向阳承诺一定要为老人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一次高规格的画展,出一本馆藏《画集》,然后再到北京、武汉、深圳去办展,再让它走向世界。老人激动了,眼里闪着泪花:“我一定去,我做梦都想到上海去,想看一看我的母校,见一见我的老同学,到时我要坐轮椅、坐飞机到上海去”。

  在张之先、陈坚、魏新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画集已于2004年元月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册《李青萍画集》共收入李青萍的画作104幅。画集由中国现代画理论家水天中和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画家周韶华作序,并选入了我国著名画家鲁慕迅、著名美术批评家严善錞、著名书画家阎正等人的评介文章。

  不知是否是上苍冥冥之中的安排,这本画集的出版抢在了李青萍辞世之前。2003年12月30日,张之先、魏新等将最先下机装订好的20本画集抢先托人用车急送荆州,直驶李青萍家门。李青萍伸出颤抖的手接过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精美画册,将它紧紧地抱在怀里,摸了又摸,反复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老人眼眶涌出激动的泪花。

  2004年元月29日,阴历正月初八上午8时,这位饱经沧桑、终身未婚,在中国画坛驰骋了70多年,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绘画艺术的画坛奇人,走过她璀璨而又坎坷的94岁人生之路,在早春的阳光里,终于告别人世,驾返天国。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

  本报记者黄小春

  荆州新闻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