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囚孙忠贯日 击歼逆贼除仲宣
作为崛起于乱世的一支军事政治势力的领袖,冼夫人对自己的部属乃至在其势力范围内都重视治制。树立军威,号令严明,执行赏罚是冼夫人破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三国军师诸葛亮云:“师出以律,失律则凶”。《曾胡治兵语录》也指出:“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赏罚。”这是说一支军队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组织以及严明的纪律,否则必然打败仗。历来兵家都非常重视从严治军,行赏罚是用兵的主要措施。冼夫人当然也不例外。她是位善于树立军威,号令严明,信赏必罚的人。她治军多年,勤政多年,对自己、对部属都严加约束,先正己后正人。对待下属,冼夫人向来都严格要求,倘有违犯军规,必从严治之,即使是对待自己的亲属,也从不姑息。一次,在军事训练中,其十四岁侄儿冼耀(冼挺之子)迟到,依军规照打二十军棍。冼夫人和冯宝结婚以后,注意“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与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冼夫人因此深得部众尊敬,所以号令三军,莫有不从。王仲宣谋反时,兵围广州,韦洸在拒守中中流矢身亡。冼夫人派她的孙儿冯暄“在帅堂村点将台起兵”(《广东省志·地名志》)去解广州之围。王仲宣派部将陈佛智阻挡冯暄的援兵。冯暄和陈佛智十分要好,所以不积极救援广州而故意逗留,贻误了军机。冼夫人知情后,她大义灭亲,立即把冯暄逮捕下狱,改派孙儿冯盎去救援。冼夫人此举深得军心。冯盎力战,斩了陈佛智,进军南海,大败王仲宣。此后,为进一步安定南疆,70多岁的冼夫人又亲自护卫诏使裴矩巡抚岭南二十余州。结果,苍梧的陈坦、冈州(今广州新会一带)的冯岑翁、梁化(今广东惠阳一带)的邓马头、藤州(今广西藤县)的李光略、罗州(今广东化州境内)的庞靖以及其他地区的民族首领,“皆来谒见,矩承制署为刺史、县令,使还统其部落,岭表遂定”。因此,冼夫人也因军功而被隋朝册封为“谯国夫人”,可以设“幕府,置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若有机急,便宜行事”。此时,冼夫人到达了她事业的顶峰,成为隋朝稳定岭南局势的顶梁柱。冼夫人的出现,标志着高凉冼氏家族的发展已臻极盛,也标志着整个高凉冯冼氏家族历史长河的发展,已进入最辉煌的时期。
纵观历史,南北朝时代正是我国由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经历过一次二百七十多年的长期大分裂,大混战,然后再复统一的时代,也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二次大融合大形成的时代。冼夫人就是生活在这个中国国家趋于统一,国内各民族趋于大融合的时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造就了一代雄杰冼夫人。她在政治上,顺应历史潮流,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促进俚人社会发展,卓越的功勋成就了她千古不朽的英名。政治上的成就离不开军事上的支持。冼夫人之所以能够确立其在岭南的领导地位,为岭南的稳定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跟她的军事作为分不开的。冼夫人不仅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之勇,更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之智。她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运筹帷幄之中却似疱丁解牛一样避实就虚,迎刃而解。无怪乎她每次临战,对方无不闻风丧胆。正是由于她将古代兵法活用于战争实践之中,在战孙冏、斩李迁仕、平侯景、灭欧阳纥、破徐璒、败王仲宣等战役中,都以其卓越的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高超的指挥艺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她还颇受纵横家思想影响,善于分析复杂形势,权衡利弊,作出深谋远虑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冼夫人的思想体系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她弘扬儒学,推崇仁政。她“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提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即儒家之礼,亦即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封建礼教。由此可见,在冼夫人思想中,法、兵以及纵横诸家成分乃是她据以平治现实社会的手段,而儒家之道才是她终极的社会政治理想。因此,她的武功与文治相互辉映,使其成为中国巾帼英雄中的第一人。
参考文献:
1.《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2.钟平:《开发高州石龙冼夫人文化遗址,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论文集》2004年版。
3.陈冬青:《试析冼夫人的军事才能》,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论文集》2004年版。
4.张均绍:《石龙镇冼夫人军事遗址调查》,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论文集》2005年版。
5.岑强:《平云山古军事遗址初探》,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论文集》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