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青春更美丽
1953年1 月,戴笃伯被护送回国,先在吉林省通化治疗,摘除了右眼,取出了身上15块弹片,但他脑子里、腰部还有8块弹片太深,无法取出。1953年5月,应浙江省的请求,戴笃伯被护送到浙江的绍兴疗养院边治疗边休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休养,戴笃伯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左眼也恢复了微弱的视力。与此同时,他获得了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和金日成一级勋章,也成了一级残废军人。
1954年12月,组织安排他到湖南省荣军学校长期疗养。戴笃伯天天吵着闹着要做事,要搞建设。他说,国家百业待兴,他疗养不下去,回到地方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嘛!
1955年1月,戴笃伯被安排到他家乡湖南汉寿县棉花棉纱棉布公司搞人事工作。公司50多人,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工作热情高。公司各项工作都很顺利,惟独食堂的伙食搞不好。戴笃伯自告奋勇主动管伙食。他摸着带领青年搞义务劳动,利用早晚或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开荒种地、挑水喂猪。很快就改善了伙食,群众十分满意。平时,戴笃伯还组织青年上街打扫卫生,到车站搀扶老人等。年终,他被评为全省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初,《新湖南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青春更美丽》的长篇通讯,宣传介绍戴笃伯的先进事迹。
1958年8月,戴笃伯被调到汉寿县东方红供销社工作,先后担任过采购员、质量监督员,门市部主任、单位政治指导员等职务。1958年7月被评为湖南省先进生产者,1959年他出席全国群英会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64年8月,戴笃伯参加了全国供销总社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65年秋,中共汉寿县委在全县开展学习戴笃伯的活动。12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戴笃伯同志的决定》,誉称为“活雷锋”。紧接着中共常德地委向全区下达了贯彻省委决定的指示意见。1966年1月1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生命的光辉》一书,介绍戴笃伯的优秀事迹。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永远战斗在革命战线上--记双目失明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戴笃伯》。同时,《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30多家报刊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66年戴笃伯同志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戴笃伯的名字又一次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关于这期间戴笃伯的光辉事迹和精神风貌,从他与魏巍的书信往来中可略知梗概。1965年冬季的一天,魏巍从越南战场上回来,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街头散步时,从贴报栏里偶然看到了戴笃伯的名字,站在贴报栏前,把《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永葆革命青春的人》一整版文章一口气读完。魏巍回到北京,12月27日给戴笃伯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你所走过的路程,你在这条道路上创造的新的事迹,给了我多么强烈的感动啊!当我想到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跌跌撞撞地为人们挑水,给病号端屎端尿,发生猪瘟的时候,还亲自摸到猪栏里尝猪食,并且还用你一点仅有的光感,借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毛主席著作……我对自己讲,这是多么好的同志,这是革命精神多么旺盛的同志。多年来所悬念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戴笃伯在前进吗?是的,他在继续前进,他一点也没有停,而且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有力了。……
“戴笃伯同志,你的光辉事迹中,我觉得对我们最有教育意义的,就是你那不断前进,不断革命的精神。正是由于你具有这种精神,所以你通过了许多考验的关口。例如,你负了这么重的伤,以至双目失明,就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挺不起身子;其次,有功于人民,这也是一种考验,立功本来是好事,但是认识不正确,就会成为“功臣包袱”,包着人的双腿不能前进;再其次,这些年的和平生活,不也是一种考验吗?……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厚薄,这对一个患得患失、经常考虑个人前途的人也是颇不轻松的考验。以上这些关口,你都胜利通过了。……”
戴笃伯捧着来信,激动万分,失明、干涸了的眼里涌出了泪泉。1966年1月10日,他用歪歪扭扭的文字给魏巍回的信:
“魏巍同志:收到你给我的信,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十五年前,你用你的笔,我用我的枪,我们一起狠狠打击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战火,使我们结下了战斗友谊。
你在信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鞭策,我从心里感谢。要说我做的那些事情,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而且这一切离党的要求还很远。这不是客气话,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不久以前,当湖南省委做出决定向我学习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安。过去工作上即使有点成绩,也是党不断教育的结果,荣誉应该属于党。”
他还高兴地告诉魏巍,去年8月,组织上送他去同仁医院治疗眼睛,左眼重见光明,视力达到0.01,配上了1000度的近视眼镜。
1966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发表了作家与战友的这两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