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徐永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1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30日

徐永昌——晋绥主将

发布时间:2010-01-30 14:17:5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1927年6月6日,阎锡山接受南京政府的任命,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易帜拥蒋。与此同时,军事形势发生变化——奉系张学良部在河南将吴佩孚的势力击溃,冯玉祥部由西安向潼关以外活动,蒋介石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由湖北向河南推进,张学良遂向北撤退。之前,阎锡山面临两难选择,不得不对奉张虚与委蛇,如今底牌既已亮出,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就成为必要的了。有鉴于此,徐永昌力主当机立断,向奉军出击。稳妥起见,他先请杨爱源切实与阎锡山说明出击奉军之利,见阎锡山犹豫不决,随即,又亲函劝之。岂料,阎锡山已经接受蒋介石的电令:待南京方面攻占徐州后,分兵陇海,形成侧击京汉线态势,再行出兵。不便单独倒奉。先发制人不能实行,退而求其次,徐永昌得到阎锡山的允许,出兵井陉,屏蔽山西东大门,预设前沿阵地。张学良退过滹沱河,布防于沙河之线。按照徐永昌的设想,倒奉的良机虽然失去,然而与奉张一战如箭在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八九月间,阎锡山为出击奉军之事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徐永昌应邀出席,与会的还有杨爱源、孙楚、周玳等。会上徐永昌与阎锡山意见分歧,他认为出击时机已过,必俟南军进至陇海线方可再出;阎锡山则迫于与奉军作战的态势已经形成,双方军队已呈箭拔驽张之势,不能再等,认为出击之机正至,决定即刻发动。9月29日,阎锡山发表讨奉通电,晋军(称为“北方国民革命军”)各部从指定位置向奉军发起进攻,晋军杨爱源部三师出获鹿,徐永昌所部由井径出平山,合为一路,向北攻击。 讨奉军事起初进展顺利,不到一周时间,左路军前锋王靖国师轻取张家口、万全,李生达师占领宣化;右路的国民第三军与晋军联合部队在扫除滹沱河敌方前进阵地后,分别进至行唐和东长寿之线,再经过一次突破攻击,占领望都、定州。与此同时,冯玉祥所属各部在陇海、津浦两线也发起进攻,奉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10月10日,张作霖调整部署,在津浦路取守势,集中优势兵力于西线。晋军深入敌后,腹背受敌,优势变为劣势,不得不全线后撤。这时阎锡山尚在东长寿前线指挥。

    正当晋军开始全线后撤之际,徐永昌因见杨效欧师后部正向西行,说是向曲阳龙泉关去,又知杨爱源、周玳、杨效欧等其时业已西去,急令参谋追截。随即,亲自驰骑往邀之,说以:“除原由龙泉关出之丰(玉玺)傅(存怀)两部仍回龙泉外,其余应悉转行唐,向平山、获鹿撤退。否则阎先生轻车驻东长寿,正太路空虚,奉军数日可进太原,君等将安所归?且入龙泉则所有野炮皆须委敌,将来如何应敌?此固末节,但亦不可不虑。”杨爱源、周玳等恍然大悟,遂接受徐永昌之建议,命令所部各循旧路回师。前线晋军除傅作义部被困涿州外,悉数安全撤退。紧急关头,徐永昌不避嫌疑反客为主,处置得当,使晋军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阎锡山感佩徐永昌的军事才能,特电约徐永昌到井陉晤,委之以东路指挥大权,第三军仍以客军待遇。徐永昌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正式接受三晋军符,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

    在徐永昌接受指挥东路军事的任务时,阎锡山主张毅然决然放弃前方,保守井陉山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固部署阵地,保得东路无虞。徐永昌则觉得井陉山阵地,一点准备也没有,山虽险峻而寒冷异常,人稀地阔,少饮水、无燃料,不经部署,遽然退守山地,反而很难,虽有险要,亦用不上。故主张“留少半兵力固守前方,拼死也要拼的能先守前方,非待后方布置妥当,不往回撤。因此且能使后方军队容易整顿。总而言之,井陉山地虽然险要,不经部署则绝不能守,一处有失,全盘坚守均失。”于是,在徐永昌的坚持下,杨效欧的一个师被留在了前方。阎锡山起初认为晋军不长于野战,离开井陉山地非常危险。这样做是冒险,其结果可能会白白送掉一个师。然而,后来的事实是,凭借上述防御体系一直维持了三四个月,奉军因天寒地冻及其它事故未能大举进攻,徐永昌则利用这三四个月的时间,不仅将井陉山山地工事筑好,运煤、积雪水,一切都从容准备就绪。而且在井陉矿场积极炼了三四个月的焦炭运回太原,解了焦炭供应不足的燃眉之急。待到次年二三月间,奉军开始大举进攻时,在前方略予周旋,一夜之间,即退到井陉山,进入阵地。在撤离井陉时有一趣事不能不记:徐永昌在井陉屯兵三四个月,集存了一大批干草备用,临走时兵站主张放火烧掉,他说:“烧草无非怕敌人利用,实则敌人的牲畜宁将人民的饭吃了亦不会挨饿。”所以下令好好保护,并在各草堆前竖立木牌,写明留草不烧,以备奉军来用,三个月后假如你们用不完撤退时,亦请勿烧掉。同时派专人守草,防止老百姓放火。4月,徐永昌率部反攻到井陉时,真的尚有若干干草留下。一切如他所料。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于下野四个月后,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北伐军序列,准备继续北伐。晋军改编为第三集团军,徐永昌旗下的北方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改称第三集团军右翼军,徐永昌续任该部指挥,主要作战任务为出井陉,抢先攻占石家庄及其以南的元氏、高邑,控制京汉路,切断石南奉军主力北归之路。4月初,在二四集团军逐渐北上在形势下,三集团军发起反攻,徐永昌的右翼军首先突破奉军防线(二三月间奉军发起的进攻持续了几个回合,不能动摇晋军阵地,双方便呈对峙状态),一击之下,敌即退过滹沱河,再次进攻即打到望都。5月31日,进入保定,兵逼京畿。正当徐永昌率部打到保定城,以国民第三军的名义布告安民之际,突然接到孙岳在上海病逝的电报。同时接阎锡山命令,驻守保定。随即,阎锡山北上亦到达保定。

    1927年底,孙岳从太原赴上海治病,完全脱离第三军(此前一直随军行动,先五原,再神府,再汾阳)。不久之前,徐永昌在望都前线曾收到孙岳的亲笔信,说:“阎公亲自东出,弟将何以自处,似宜始终与之结合,否则孤立也。”对第三军的出路预先做了交待。到了保定,孙岳已死。徐永昌思前想后,决定正式加入晋系。在徐永昌的主动要求下,北伐胜利后,所部国民第三军正式加入晋军序列,编为第三军,徐永昌任军长。

    1928年7月,蒋冯阎李同到北京告祭孙中山,北伐战争结束。当时南方领袖在北京演讲,指着皇宫黄琉璃瓦,说是满人压迫汉人的血迹。使满人甚至其他北方人产生意外感想。北方冯阎等握有兵权,如何妥善解决统一问题尚不好说。日本对华虎视眈眈。蒋介石郑重其事地约永昌到一个饭店,征求他对国家问题的意见:“次宸兄在北方很久,对整个国家问题,有何意见?”永昌说:“说起话来,总须关顾人心,江南常说的那套话,过河以后是应当加以纠正的,否则便会得到不良的影响。第二,政府仍以建都北京为好。万一政府非在南京不可,亦应将军事学校设在北方。阎先生与冯先生这两大势力,不分即合。分是国家实力的对消,合则国家或且多事。政府建都北京,最能解决这二势力之分合,裨其均有中心可向。故万一政府不能在北方,亦应将亦应将军事学校设在北方。此有二点好处:其一,我们的外患在北方,训练军官的地方亦以在北方为切实用:其二,蒋先生可藉此训练学生,常来与阎冯在一起,感情融洽,国家力量可以团结。这是我对国家问题的意见。”蒋首肯者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