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3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7日

黄国璋-胸怀报国学地理

发布时间:2010-01-27 10:50:4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从美国回来后,黄国璋一度彷徨:学了这么多先进的地理科学知识,怎样用来为国家服务呢?去野外考察,绘制山川形势图吗?不是几个人能办到的事;搞地学研究,提高国内地学水平,努力赶上欧美吗?目前国内还没有地学研究机构;到边疆考察,搞清地域疆界及其历史渊源吗?这更是国家行为。他思前想后,一时难以定夺。当他想到在雅礼中学部教地理时的情景,所用地理教材内容陈旧,概念不清;教学方法落后;无论搞考察,作研究,从事地理教学都需要人才。我国地理科学落后,人才奇缺,而中小学地理教师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从教育入手,培养地理学科学人才。经过彷徨、思索,他决心献身地理教育事业。从此,他在近40年的地理教学中,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地理科学中坚人才。他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是我国创办大学地理系最多、担任系主任时间最长的人。

  1929年,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在这里,他成为传播西方地理科学的主要学者。在教学中,他刻苦努力,对学生循循善诱,用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大家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都喜欢听他讲课。由此而使“地理新潮滚滚东来,在国内新兴科学中,俨如异军之突起”(《地理教学》发刊词),有力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记述型地志学。

  1936年,黄国璋被聘为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他认为,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实现为国家培养地学教育人才的夙愿。为此,他决心把这个系办成全国有影响的系。首先确定地理系的任务和目标有三:改进各中等学校的地理教学;培养中学优秀地理教师;开展地理科学研究工作。据此,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打破门户之见,聘请国内外名家学者来系授课;派得力教授到中学任教,从中了解教学情况,探索教改之路,发现和培养地理科学拔尖苗子;自己动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行野外考察与教学并举的方针;亲自联系学校,派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不到一年,北师大地理系教学与学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地理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可以说是北师大地理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师大地理系教授宋春青:《黄国璋事略》)他还把几经周折争取到的中英庚款董事会捐赠的两万块银圆,全部用来采购图书和仪器。“凡有利于中等学校地理教学之事项而本系人力物力所及者,无不规划周详,亟图充实”(《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概况》)。

  多年教学实践,黄国璋深感基础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重要,他力主创立了地理丛刊委员会、中小学地理教学研究会、中小学课外读物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了《亚洲地形图》、《河北地形图》和其它教学用图。他主持编辑出版的《地理教学》双月刊,是我国最早的地理教学刊物,对指导中学教师教好地理课,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时间,北师大地理系在黄国璋主持下,系风突变,百家争鸣,在全国声誉日隆,为培养高校地理教学人才,推动全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各大学西迁城固,组成西北联合大学。他受命筹建联大地理系。在国家艰危、烽火连年的岁月里,他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奔波操劳,使地理系在短时间内筹备就绪,并及时开课。

  1948年底至1949年春,他顶住反动政府的压力,拒绝出逃台湾,并与广大师生一道护系护校,粉碎了反动派的破坏阴谋,使北师大地理系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52年黄国璋受到错误处理,被撤销九三学社中央及中国地学会的一切领导职务,贬出北京。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不为自己的冤屈申诉,不为留恋北京求情,唯一的请求是允许他继续教地理,从事地理科学,哪怕是到边远山区教中学地理也行。其献身地理科学,热爱地理教学的赤诚之心,闻者莫不为之肃然起敬!后被派往陕西师大筹建地理系。他胸怀宽广,毫无怨言,一到任就亡命工作。他的行动和敬业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人,深得院校领导的尊重与信任。

  黄国璋先后主讲《世界地理》《北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地理学原理》《地理教学法》及英语等课程。他的讲授内容充实,语言风趣,引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在教学中不断吸收科学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他常说:“地理学家的思想,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而演变,而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随着人类活动范围而与时俱进。”同事们评说,黄国璋的地理学思想、地理教育,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他经常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阐明学习本国地理的要义。他常说:“一个近代公民对于自己国家内的山川气候等自然形势,人口聚落、物产交通等人文现象及相关之理应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共同的国家观念,才能激发出爱国激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