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3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7日

黄国璋-团结地理学界 致力民主科学

发布时间:2010-01-27 10:52:1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黄国璋利用自己在地理学方面的声望,致力团结地学界人士和广大科学工作者,为人民民主和科学的繁荣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积极参加中国地学会的活动。1909年,著名地学家张相文,在天津创办中国地理学会。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三个群众学术团体之一。该会于1910年创办的《地学杂志》,为我国最早的地学学术刊物。1936年,中国地学会改组,推黄国璋为总干事。他为《地学杂志》内容的革新和编辑工作,倾注大量心血,并取得显著成效。次年,抗日战争爆发,地学会停止活动。1946年黄国璋回北平后,他以地学会总干事和北师大地理系主任的身份,和地学会理事张星火良(张相文之子)教授联系,恢复地学会活动,推张为理事长,黄为副理事长兼总干事。他积极做好会员登记和发展工作,并借此机会,宣传“九三学社”的主张,动员广大会员积极从事民主科学活动。1948年9月,中国地学会参加全国12个学术团体联合举行的年会,动员科学工作者为人民民主和科学大众化出力。1950年夏,党中央在北京召集全国各界自然科学代表,商讨组建全国科联和科普机构。中国地学会代表黄国璋、王成组同中国地理学会(1934年在南京成立)的代表李春芳、李旭旦协商南北两会联合,推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国璋为副理事长。黄国璋对中国地理学会后期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积极参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筹建工作。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有一个进步组织——国际科学工作者协会。著名的李约瑟博士和居理分任英、法分会负责人。1944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领导下,黄国璋与潘菽等40多位科学工作者,共同发起筹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年8月1日,在重庆沙坪坝正式开会成立,推竺可桢为会长,梁希为副会长,藩菽为常务理事。1948年,黄国璋与钱伟长、马大猷等发起组织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北平分会,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为反对独裁,争取人民民主而奋斗。1948年3月28日,黄国璋在《大公报》发表《科学工作者要联合起来——庆祝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北平分会成立》一文,指出:“在我们中国,刚在胜利之余,欢呼未停,而杀声又起。”“今日的科学工作者,普遍地在为着将要断炊的柴米和子女的教育费而发愁,为着实验设备的缺乏而阻挠了工作程序,为着肚皮的饥饿而降低了工作能力,这是目前司空见惯的事实。”“同时科学的成果被少数的资本家和野心家所垄断收买,当作了个人致富的法宝,这样科学乃遭遇了空前的大危机,而大多数的人民便躬逢了目前的大迫害。”“只有为大众的科学才算真正的科学。”“……科学与民主,这只有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去争取,才能达到目的。”

  积极参与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并进而发起组建“九三学社”。1943年,黄国璋由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驻地)转到重庆市区建设委员会。时日寇对我大西南发动进攻,桂林失陷,川黔吃紧,国民党内投降空气浓厚,法西斯势力猖獗。黄国璋常为此痛心疾首。因他与许德珩之妻兄劳启强是同学,故结识许氏夫妇,常去许家畅谈国事。两人对局势均感焦虑。后他邀潘菽,潘又邀税西柱、梁希、金宝善等一起参加,座谈民主与抗战问题。大家对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参政会上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深表赞同。在许德珩倡议下,决定将座谈会固定下来,取名“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5月黄国璋赴兰州讲学,介绍黎锦熙、袁翰青二人参加“民主科学座谈会”。8月28日,中共代表团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黄国璋与各界人士到机场迎接。9月3日日本签字投降,民主科学座谈会开会庆祝,定名“九三座谈会”,进而成立九三学社筹委会。次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开成立会,黄国璋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秘书长)。成立大会上,他与卢于道等演说,指出武力不能求得统一,东北及中原内战须立即无条件停止,在政府根据政协决议改组前,美国不应有援助中国任何党派之行为,希望马歇尔公正调解国共纠纷,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8-9月,九三学社中央迁北平,黄国璋回北师大任教,他兼学社组织和财务,成为许德珩的重要助手。他在地理界发展不少人入社。时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黄国璋毫无畏惧,在许德珩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社员积极参与反独裁、反内战、反暴力民主运动。学社多次发表声明,谴责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镇压人民,表示拥护中共主张,支持人民革命。他本人也多次撰文或与各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内战,要求和平。1948年4月19日,国民党北平市党务委员吴铸人发表讲话,攻击许德珩等在北大民主广场反对伪国大的演讲是“受奸匪利用。”23日,黄国璋与北平4院校90名教授联名写信给北平各报,驳斥吴的谬论并质询。6月29日,黄国璋与各院校104位教授发表宣言,抗议反动派轰炸开封,“迫切呼吁全国父老,共同抗议。”1949年1月16日,黄国璋与北平10余位教授,应北平“剿总”傅作义之邀,在中南海勤政殿座谈和平解放北平与军队出城事宜。1月27日,黄国璋与北平文化界30余位人士发表声明,坚决拥护毛泽东主席14日所提八项和平主张。5月的一天,毛泽东到北师大看望汤王噪真、黎锦熙、黄国璋及许德珩夫妇等九三学社的朋友,听取黄国璋关于九三学社成立经过的汇报。毛泽东频频点头,表示赞许,并嘱咐大家为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文教事业的发展努力。事后,黄国璋积极参与政协筹备工作。

  1950年11月29日—12月5日,九三学社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代表会议性质),黄国璋被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兼秘书长。1951—1952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中,有人抓住他曾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1940年又筹建中国地理研究所任所长,后任国民政府设计局委员、区划设计组组长等历史问题,说他站在反动政府一边,给予猛烈批判,撤销其九三学社中央及中国地理学会一切领导职务。“多亏竺可桢等一批老前辈力保,年近花甲的黄国璋先生才免西出阳关。”(《民主与科学》1996年6期)应本人请求派到陕西师院(后为师大)筹建地理系。他不计个人得失,努力教学,多次找党组织汇报思想,申请入党。

  1966年,70高龄的黄国璋,申请去农村社教与贫下中农“三同”,交了许多农民朋友。他说:“我是搞经济地理的。对农村、对贫下中农不了解,就难以教好经济地理。同时,我们老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实际,接近工农,才有利于思想改造,才能锻炼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回校后,正准备向校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们两夫妇被轮番揪斗。9月6日与夫人范雪茵含冤去世。1978年6月17日陕西师大隆重举行追悼会,为其平反昭雪。1979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地学会全国代表大会,为黄国璋恢复名誉。1996年5月30日,又在陕西师大召开盛况空前的黄国璋诞辰百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陈学俊、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吴传钧等6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北师大、浙大等国内10多所名牌大学54位教授,10多家新闻媒体。以及湘乡的代表等参加大会,对黄国璋一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致力爱国民主运动,给予充分肯定,称他为地学界先驱、先师与泰斗,大家表示要学习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学习他精深而又与时俱进的地学思想,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黄国璋有5女1子。他处处充当子女的表率,不吸烟、不喝酒,无其它不良嗜好,专心致志做学问,一心一意讲奉献。他严格要求子女,一辈子跟共产党走,并要求他们在艰苦中锻炼成长。他的女婿刘涤源是武汉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整风中被错划成右派,黄国璋与他谈心,鼓励他相信党和人民,走认准的道路。三女兴友毕业后,支持她长期在云南边疆工作。幺女大学毕业后,响应号召参军赴中老边境,她给父亲写信报告军旅生活情况后,黄国璋给众儿女写信说:“兴燕来信,她思想进步,认识正确,工作热情很高,可喜!这确是她一次很好的革命锻炼时机。”20世纪50年代,他给四女兴宁写信,谈如何做人时说:“一个人的品质:1、社会主义觉悟水平怎么样,至少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最低的政治要求。2、做人必须忠诚老实,而不能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这是非常重要的。3、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投机取巧。一个青年若具备这三条,在品质上也算差不多了,至少说是一个可靠的人。如果一个人基本不可靠,其它也就无从谈起。”他对儿女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儿子力民,从小就严格要求。1958年,大炼钢铁,读高三的儿子与同学一道去60里外用板车拉石灰,感到为难。他鼓励儿子:“都是年轻人,农村孩子能拉,你也能拉,身体是锻炼出来的,再累,累不坏人,锻炼自己,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在他的教育下,6个子女都在大学本科毕业,都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成为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其中3个参军。

  黄国璋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永垂不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