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天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19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5日

即之也温江晓天

发布时间:2010-10-05 16:02:01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江晓天,和蔼可亲,即之也温,像个老大哥,我们叫他老江。

  知道老江其人,是很早以前的事了。1962年初,冰封时节,侯金镜带我到颐和园读上一年全年的中、长篇小说。赶12月底出版的《红岩》还带着墨香,侯金镜发现后高兴得不得了,让我在《1961年中篇、长篇小说印象记》里突出作了介绍,接着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在《文艺报》编发了《〈红岩〉五人谈》,不成想,洛阳纸贵,争说“红岩事”,顿时出现“《红岩》热”,1962年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红岩》年”。

  由于多次拜访,我同《红岩》的责编张羽熟悉起来。张羽几下重庆,同二位作者通宵达旦把第五稿定稿,我很敬重他,但是他说,《红岩》成书,江晓天的作用不可埋没,是他得知《在烈火中永生》发表后社会反映强烈,又发现作者合作的一部长篇作品《禁锢的世界》,喜不自禁,便将它列入“献礼规划”,不停地帮作者进行修改。

  我们《文艺报》引以为荣的是向读者推出红极一时的“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和《创业史》),还有《烈火金刚》等。这几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差不多是我参与组稿、编辑的,十分清楚它们的轰动和影响,可以说,是这批作品(以及《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战斗的青春》《艳阳天》等等),为“文革”前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结出的硕果。而“三红一创”加“一烈”,全都在江晓天的策划和主持下得以问世。我牢牢记住江晓天这个名字。

  1978年5月的一天,中国青年出版社王维玲、南新宙先后打电话让我到朝阳医院去,说柳青找我。

  柳青盘坐在病床上,说:“过一天是一天,又拖了整整半年。”我说:“这半年你不简单,《创业史》第二部下卷在《延河》陆续发表了。”我告诉他,全国文联和各个协会马上要恢复,全国文联即将召开全委扩大会,《文艺报》决定复刊,我已经归队,离开《人民文学》。

  看见柳青一边笑,一边埋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酱肉,心里说不出地高兴。

  不一会,姚雪垠和江晓天来。鹤发童颜的姚雪垠,现身说法,证明生命在于运动。江晓天说,62岁不算老,老刘(柳青姓刘),你要增强信心,安心养病,把四大部作品完成。柳青放下酱肉碗,说:“胃口还行,比你们是不行了!”但语调并不灰心。

  我和老江闲聊,说:“鲁迅要是活到1957年肯定会打成右派”,大家都笑了。姚老接上话茬儿说:“阎纲你这么说,我同意,我也这么说过。”老江说,是啊,1957年这一关,鲁迅也难过去。我说:“老江,《李自成》的出版,姚老可得感谢你啊!”姚老对我说:“《李自成》一卷出版,你们《文艺报》在《1961年中篇、长篇小说印象记》里重点推荐,敢于首先站出来肯定它,我很感激啊!”柳青听得入神,我便介绍说,《李自成》第一卷的责任编辑就是江晓天。江晓天不但帮助划过右派的姚老精心加工、张罗出版,而且在“文革”后期给姚老出主意,上书毛主席,《李自成》第二卷得以出版,同时救活了被“砸烂”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使之得以恢复工作,这件事让江晓天名扬文坛。

  1978年,《文艺报》复刊,东四南大街礼士胡同52号一座于会泳当年坐镇和自杀的小院里,聚集着义愤填膺的一群。它既是敢于弄潮的参谋部,又是对外开放的文艺沙龙。我们的主编冯牧同时领导的另一个骁勇善战的部门——文化部理论政策研究室。就在马路的对过,江晓天、顾骧、刘梦溪、郑伯农、李兴叶、李树声等一帮笔杆子,像一家人似的,经常走动,言必“思想解放”,语多“文坛动向”,激昂慷慨,捶胸顿足,聊着聊着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有了。江晓天就是他们的负责人,他从旧营垒挣脱出来,反戈一击,必致敌于死命;他的热情、广博和厚道,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老江对于我们这些小兄弟,呵护有加,只要见面总说些鼓励的话,言词恳切。我出身旧官僚家庭,成分不好,虽然是1949年的老共青团员,直至那时无缘入党,老江有些着急。他这人当时“右”得可以,一再对我说,他恨透“唯成分”论,难道毛主席的出身好吗?恩格斯的出身好吗?一天,他告诉我说,他已经找过冯牧他们,要有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论;冯牧表示《文艺报》支部会按党章办事。还说他和丁宁等一些老同志,都为我们这样的“中年老编辑”的入党问题奔走呼号。1979年,经刘锡诚、郑兴万介绍,支部大会的批评教育,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安徽蚌埠文联主席张锲举办笔会,我和老江去了。最难忘,在怀远县登山活动中,也就是在安徽故土,他向我讲述他的经历,非常低调,但在我的心中非常高尚。令我最为感动的是,1960年6月,他们正在为《禁锢的世界》(《红岩》的前身)的修改紧锣密鼓的时候,遭遇不幸了,因为他在一封写给老家的信中表示对家乡饿死人的不满,以致无情的批判持续5个月之久。但是老江以党性为重,对党的事业负责,强行克制个人的情绪,丝毫不影响他对《禁锢的世界》的总体评价,不影响他依然认真仔细地发表具体的修改意见。一边挨批判,一边谈稿子,各半天:“批判会上午开,我就下午谈稿子;下午开,我上午谈。”

  2008年秋,我们相约看望病中的晓天。座中,缪俊杰、顾骧、刘锡诚、谢永旺、陈丹晨、秦晋、何西来等,大家相谈甚欢,不尽的话题!李茹女士特别高兴,说这种融洽的气氛让老江特别舒畅。老江82岁,又在病中,弱不禁风,一群小老弟的到来使他回到峥嵘岁月,不禁叹惋又异常兴奋,不时现出当年温馨的笑容,大家觉得很温暖。

  10月7日,噩耗传来。作别不满百日,音容宛在人离去。

  像江晓天这样善行天下又淡泊人生的人,即便盛宴不再,朋友也不会忘记他。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