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勤奋痴迷使他打下厚实的根基
1953年秋天,陈火旺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在复旦大学这座知识殿堂里,陈火旺多次聆听了闻名国内外的老教授讲课:微分几何学派的创立者苏步青教授为他们这一届学生讲微分几何;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先生教函数论,著名教育家杨武之教高等代数。老师们知识渊博,诲人不倦,常常把学生们引入数学思维的后花园。数学基础一直较好的陈火旺更是珍惜机遇,自强不息,饥渴而贪馋地吸吮于百花丛中,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之蜜。"
春风得意马蹄疾。陈火旺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在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学业,随即被选拔到北京大学进修数理逻辑。在燕园,他又有幸得到国内数理逻辑创始入、中国科学院院土胡世华和王宪钧教授的亲自教诲。
数理逻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推理、计算的问题。它们的发展提出了二进位的新办法,从而导致新技术革命尤其是计算技术的诞生,在50年代中期的中国,它尚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年半时间的系统学习和名师指教,为陈火旺日后从事计算机科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1965年初,周总理首次提出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了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时任助教的陈火旺作为复旦大学德才兼备的苗子,于1965年9月受教育部派遣前往英国伦敦国家物理所进修。这是西欧的一个老牌科研机构,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研究所,该所曾有好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进入60年代,这里的计算机应用科学已远远走在世界前列。陈火旺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他下定决心要努力掌握当代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为祖国早日迈向现代化目标作贡献。在国内,他从没用过计算机,理论上也是一知半解。计算机科学领域许多基础知识他都没掌握,指导他的教授M?伍哲建议他用半年时间入门实习。半年中,陈火旺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拼搏在计算机实验室里,他阅读着、消化着纷繁复杂而生疏新颖的计算机教材,观察着、解剖着眼花缭乱而神奇深奥的计算机实体。求知欲望使他忘却了周围发生的一切,连泰晤士河两岸何等模样都没留意过。终于,他凭着勤奋痴迷与厚实的数学功底弄清了计算机软件中宏指令发生器的奥秘,又模仿着做了一个,装到该所的计算机上一试,居然成功了。伍哲教授亲自检验后,十分高兴,随即爽快地指导他系统地钻研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实践。
赴英进修原为两年,但因国内“文革”动乱,海外学子自然难以为继,中国驻英代办处转达的一纸通知,使陈火旺提前结束了进修,匆匆归国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