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8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8日

林少宫 评价

发布时间:2010-01-18 16:12:5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林老在进行教学和研究之余,还担任许多社会兼职,1980-1990年任国家教委工科数学编审委员;1982-2000年任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工作顾问,并兼任统计方法委员会主任;1984-1987年任全国工科院校应用概率统计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现场统计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概率统计分会主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主编等;最多时担任了30多个学术职务。自1991年以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林老一生淡薄名利,留下许多“笑料”,但对学生格外和蔼而又宽容。国家某局长曾慕名拜访林老,时至中午12点半,见林老仍不提吃饭之事,便试探性地问道:“林老,这么晚了,我就请你吃午饭吧?”林老的回答语速虽慢,却似有准备:“我也不请你,你也别请我了。”局长出门便笑着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然后说到:“林老真是我一生中见过的人中最像学者的一个。”我知道局长想说最学究的一个,但我却知道林老就是不愿意把时间用于应酬的习惯。林老对学生却是格外地好,就拿我来说,结婚之际,吴老亲自作画,并装裱赠送;长子出世,林老携吴老转遍华工市场,为他买得一套衣服和毛毯。

    林老夫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环境和条件百般忍受,唯恐给别人带来一丝不便。第一次与林老共同领取3万元稿酬时,他就执意让我领取1.7万,争执半个多小时,还是我“少劳多得”。2006年我从美国访问回来,林老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在亚利桑那大学搜集了哪些实验经济学方面的资料?”,然后就说自己在美国曾开过几年车,回国后一直没再开过,希望我赶紧买一辆车,并坚持把1.6万元现金作为他对我的支持。我当时就想,中国经济要是早10年发展起来,相信林老一定会重拾旧艺,亲自驾车享受武汉美丽的湖光山色。我在美国时,曾与人民大学的梁晶教授通话,闲聊中梁教授告诉我她为父母请了一个全天候的保姆,希望林老的学生也能一起为林老请一个全天候的保姆,这样,两位老人的晚年会稍微方便一些。梁教授哪里知道,我曾建议过多次,林老都没有答应,他总觉得自己能行就不要麻烦别人。直至吴老住院,他们在没有通知我们的情况下,自己亲了一个全天候的保姆。2006年武汉的冬天特别清冷,我到林老家看望他老人家时,吴老卧病在床,可他们仍舍不得用暖气取暖,只是在林老坐的地方开着一个电暖气,还是我进门之后打开的。我真心地想为他敬一点孝心,毕竟他的三个儿子都在美国,可他特意将家里的“充气卡”藏起来,并嘱咐保姆小谢不能让我为他们缴费。

    林老就是这样一个人,在5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坚持不懈学习,并把学来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学相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做点调查研究和社会工作。对工作和生活环境没有什么奢求,只是对学术孜孜以求、不断钻研;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对学生的困难却有求必应;半个世纪以来,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不仅为现代经济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能跻身国际学术舞台的经济学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