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5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刘文玉:儿子永远吟唱母亲

发布时间:2010-09-16 16:04:4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满目秋光。那是什么,像携香味、带色彩的金风一样荡过笔者的心野?噢,是著名老诗人刘文玉最新的诗集。捧读这本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激情之声》,我的手里沉甸甸的,是那种农人眉开眼笑的欢喜,是秋空的澄澈与秋野的坦荡。又一度盛秋,我们的老诗人笔耕不辍,也献出一筐新果,果儿,品种先打人儿,风调雨顺,侍弄得又好,个顶个儿,鲜亮……

  《激情之声》牵着记者,9月26日走进了老诗人的家——北运河畔的靓馨园,又“靓”又“馨”,园区让人清爽,而握着77岁老诗人的手,记者感到一股激情扑面而来。


  要说以乡土诗名世的刘文玉,还是写出《迎宾曲》的词作家刘文玉,还是上演过歌剧《情人》的剧作家刘文玉,还是写出《相马神》的……更多的实绩与头衔就不列了吧,回到目下品种单一、长得又蔫头耷脑的华语诗园子。

  《激情之声》80多首诗,品种可不单:粗粗可归纳为四“声部”:一、朗诵诗辑“激情与风采”、“正义的呼唤”;二、农村短章“农村新赞”;三、海外抒情诗“海外视角”;四、情吟行旅“行吟与友情”。四个“声部”,一个主旋:关东风格,关东气派。

  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也育一方的诗。故清代以降,梁启超、王国维、刘师培等讲文学都有南北之说。刘文玉就是东北诗歌、更切近地说,是关东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什么是“关东诗群”呢?就是以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东文化为基础,熟用关东百姓语言,活写关东风情、人物、人情,特别是关东人新思新想,表现他们新的欢乐,新的痛楚,从而形成那种像黑土地一样厚重、粗犷,红高粱一样浓郁、豪爽,关东雪一样自然、淳朴的诗风。

  关东风格的“重镇”要属关东乡土诗。刘文玉堪称“乡土诗”大家,在东北诗界,素有“南刘北王(辽宁刘文玉、黑龙江王书怀)”之誉。乡土诗的基本特质,可谓是乡土味。“味”,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就提出了“味”这一说法。六朝时钟嵘在《诗品》中品评各家诗歌,依据的就是诗的“滋味”说。刘文玉的乡土诗,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味”。由“刘诗”,往往让人想到“郭唱”,每听郭颂演唱东北民歌,谁不眉飞色舞、心头开花?刘文玉的乡土诗亦如是,都以浓郁的乡土味沁人肺腑。

  九月流金,读刘文玉新作自是一种享受。更叫笔者心动的是刘老的笔耕不辍。年过古稀,兼有眼疾,想想这两“关”,发出惊叹的恐怕非止笔者一人。但是,刘老却历时五年,十易其稿,创作出恢宏浩荡的长诗《黑土壮歌》,不过两年,又推出《激情之歌》。这是什么生命态度?又属何种写作精神?

  孔夫子有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诗歌的功用何其大哉,其形式和内容可将国家社会精神全部包容在内。这就出现了大诗人与小诗人的分野:为大诗人必“用生命写作”,生命不止,笔耕不懈,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小诗人呢,自然是一己写作,杯水波澜,甚至“身体为诗”……刘文玉不愧为大诗人,写作,是他的生命方式,生存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灵台”有主,自然能做成一篇篇“大乘文章”。

  听着刘老诗情洋溢的谈吐,记者不禁感叹:真正的诗人永远年轻。果然,老诗人挥着手势,兴致盎然地谈起了他的新打算,以刚刚发表的长诗《阳光洒满田野》为题,出版一部表现今日农村新气象、新风貌的抒情诗集,为此,国庆节一过,他便将从新民启程,走向辽中、法库、康平,走向海城、熊岳、建昌,那田野那小河,那沟壑那山庄,刘老说:当年“下生活”时结识的农民兄弟,正用热哄哄的目光等着我呢……

  海德格尔有言:“思就是为诗”。思即诗;诗即思。“思”是诗的精灵。置身物欲横流的现时社会,真正的诗人应成为“新唐·吉诃德”,不惧挑战蔑视自然的“风车”。刘老就是这样一位“新唐·吉诃德”吧,但他更具赤子之心,而儿子永远要吟唱母亲,这母亲,是有着热哄哄胸膛的东北人民,是脚下一攥一把油的黑土地。

  新的发现、新的表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文学与生俱来的天性。老托尔斯泰当年的“你能告诉我一点什么新的东西”,就不失为一句经典的文学之问。文学需要一种殉道精神。刘文玉等老一辈写作者,为今日“泛娱乐化”的青年写手,展示着多么感人的背影!本报记者齐世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