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 遗物归故里
2007年12月17日上午,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东里镇有关干部及汕头市文化部门离任老干部一班人专程前往广州拜会秦牧夫人紫风,并举行了简单的秦牧遗物捐赠仪式。来自家乡的代表先向秦牧夫人紫风汇报了观一村秦牧故居的维修及筹办秦牧遗物展览的情况,紫风认真倾听后,对大家带给她核实的材料逐一过目,把其中一些活动和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校正准确,还在个别材料上进行了修改,并对筹办展览提出了指导意见,说故居的修建和展览的筹办一定要“抓紧办好”。随后又拿出了一份8页的秦牧遗物清单,逐件清点对照实物,移交给前来接受捐赠的代表。
“这次紫风女士捐赠的秦牧遗物有100多件,大多是秦牧生前最主要的用品,如秦牧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手稿、眼镜和圆珠笔,还有秦牧到五七干校用过的行军水壶……。”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陈松林书记说:“这次赴穗接受紫风大姐捐赠秦牧遗物,最让他们一行感动的是,已是89岁高龄的紫风女士平时起床比较晚,一般都是在上午9时多才起床,得知家乡要来客人时,她破例早早就起床在家等候。当我们一行8时半到达她的住处时,老人家已在家里等候多时,并且精神焕发,满心欢喜,还为我们准备了好多饮料、水果。”
秦牧故居大门右侧镶嵌着一块醒目的黑色石板,标注着“秦牧故居”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及“秦牧故居简介”。大门上面悬挂着由吴南生先生题写的“秦牧故居”牌匾。走进大门便是天井,厅堂之上是一座金色的秦牧雕塑坐像,两边装饰着两个装满了秦牧各种著作的大书柜,一边写着“散文泰斗”,一边写着“神洲传扬”,而四周的各个房间则分设了各种展柜,准备陈列各种展品。
据秦牧故居所在地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的书记陈松林讲述,自2000年当地开始决定抢救秦牧故居并成立“秦牧故居修缮工作领导小组”以来,当地一方面加紧秦牧故居的修缮工作,一方面曾多次派人与居住在广州的秦牧夫人紫风洽谈秦牧遗物捐赠事宜,紫风对此非常高兴,表示会在适当时间将秦牧先生的部分遗物转交给当地陈列展览。秦牧故居建于清末民初,修缮工作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持续7年之久,直到2007年才告完成。其占地面积38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8平方米,为潮俗“四点金”建筑。根据汕头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规划,修缮完毕的秦牧故居将陈列多方征集的秦牧先生遗物和其他物品,并对外开放。自今20079月故居维修完成土建部分之后,布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从广州带回来的秦牧遗物包括秦牧生前接受各种文艺团体的聘书、作品获奖证书、已经出版的著作及有关秦牧作品的研究书刊,还有生前友好送给秦牧的字画,秦牧珍藏的工艺品、纪念品、相片、出席各种活动的光碟,用过的衣服等,紫风也捐赠了自己的部分著作。
家住潮州市的秦牧妹妹林玉峦也提供了有关秦牧的几十张照片和其它一些物品。秦牧妹妹林玉峦回忆秦牧,谈到秦牧随父亲在13岁时回到澄海老家,在家乡这座故居里生活4年多。在家乡,秦牧先生被唤作“阿书”,就是因为他喜欢趴在故居阁楼上看书。也就是在汕头就读初中的秦牧,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在林玉峦的家中,至今仍珍藏着秦牧在不同时间寄来的书信、汇款单等物品,这位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的文学大师在妹妹眼里就是一个亲切的人。
除“秦牧故居”之外,澄海当地还计划新建秦牧纪念馆。秦牧的故乡———澄海樟林曾是“红头船”发源地,新建的秦牧纪念馆成为规划中的樟林古港旅游区的一个景点。而特别要提及的是从广州带来的秦牧遗物中的4件东西,那就是秦牧最后拟就的一篇文章题目手迹、摔破的眼镜、放大镜和圆珠笔。秦牧是在1992年10月14日上午坐在书桌前准备创作一篇文章,突发心脏病摔倒在地的。当时他刚写完标题《敢想敢闯的神话》就摔倒,眼镜也掉地摔破了右边的玻璃镜片。没有想到,这位散文大师从此与世长辞。秦牧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伏案笔耕创作,其勤奋的创作精神真的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