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4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秦牧 爱情

发布时间:2010-01-16 10:28:0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紫风与秦牧相识于1942年春天的桂林。因为几乎天天要为躲避空袭而跑进岩洞,秦牧所在的学校恰在逃难的中转站上,所以二人经常见面,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使两颗心越走越近。结婚前有一次,桂林一家影院征集关于《浮生若梦》这部外国影片的影评作品,他俩双双投稿,经过几张报纸评选,结果紫风是第二名,秦牧倒是第三名!

    50年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他们从来都是互敬互爱。紫风对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20个世纪40年代末他们在香港期间,秦牧靠稿费过日子,紫风则任教于一间中学。他每天早晨起来写作或阅读,紫风曾怨他起得太早妨碍了她的睡眠。他当时不答,但以后仍然早起。某天,紫风一看,发现他脚上竟穿上了下雨天的胶鞋,轻轻走动,以免打扰了紫风。紫风说,“我感动极了,当时住在一间朝西的斗室,夏天炙人的阳光充满大半个房间,他常常是满头大汗工作,真让人心疼。”

    虽然没有儿孙绕膝,但他俩对此都不在意,秦牧曾说过:“有些年轻人听说我们无子女,千里之外写信来,提出愿做我们的儿女,我们都谢绝了。我没有世俗的子嗣观念,树上结的果子是这一类树的后代,而不只是这一棵树的后代。”紫风说:“爱情和岁月是正比例,日月愈长,爱情愈深。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越是遭受挫折,就越是要恩爱相助。”而秦牧也曾经应答:“夫妻一道,既能走过芬芳的早晨,又能走过泥泞的黄昏。”

    在《秦牧全集》收录的诗歌中,赠给紫风的几首旧体诗全是秦牧先生在中老年时、历经“文革”艰险后写给爱妻的情诗。“互怜白发秋光里,同励丹心晚步间。老去诚知终化蝶,情丝好吐在生前。”“缱绻半生同险夷,情深翻少作情诗。今宵同步桂江月,犹似当年初见时。”———这样的诗句,伴随紫风度过秦牧走后孤独但仍然充实的岁月。

    在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减退。“他一个男子汉,不抽烟不喝酒,但却像个孩子般的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装着一些,成为邻家孩子关注的目标。他笔下有那么多儿童作品,小主人公经常也是‘零食王’!”“抗战时期,我们在桂林时,有一次,他执意自己掏钱给小乞丐买烧鹅吃。在遵义的时候,一个壮丁被捆住手脚在寒冬腊月的古庙外冻得瑟瑟发抖,秦牧竟然猛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