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卡赞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297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2日

伊利亚·卡赞:方法派的开路人(1909-2003)

发布时间:2010-09-25 17:30:2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伊利亚·卡赞:方法派的开路人(1909-2003)

     观察电影史,有些人似乎正在我们的视线中远去,而他们的光芒其实是更加隐晦罢了。伊利亚.卡赞就是这样一个现在很多人已经淡忘,但是却十分重要的美国电影的先驱人物。他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导演之一,1909年他出生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当时这座跨越和连接欧亚大陆的城市,还叫做君士坦丁堡。他的父母都是希腊人,在伊利亚.卡赞4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把他带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成长十分顺利,少年时代他就有志于戏剧和电影业,他曾经就读于威廉斯学院,后来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系学习,在这所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戏剧系中,他主要学习的是戏剧表演。23岁的时候,他就进入了美国的演艺圈,此后一直到1940年,在百老汇,他都是十分活跃的优秀的戏剧演员。他的表演十分出色,在有的戏中即使他是配角,也会因为表演出众而喧宾夺主。这期间,他有时还担任戏剧导演,导演了一些剧作大家的作品,像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奥尼尔的作品《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推销员之死》等等,获得了当时美国戏剧界重要的奖项“纽约戏剧协会奖”和“普利策戏剧奖”,是当时多才多艺的既导又演的戏剧人杰。 

    在戏剧界的成功,使他有了充分的自信,他很快地转到了电影界,因为戏剧其实是电影的基础和母体,所以伊利亚.卡赞进入电影圈也非常顺利。由于他的希腊血统,当时他的思想比较激进,对美国的社会现实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在30年代还卷入了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1937年他专门制作拍摄了美国田纳西州矿工生活的记录片,显示了他的政治态度和对社会地层民众的关心。

    1947年他拍摄的电影《君子协定》,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反犹太人的种族歧视政策的,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同一年中,他在好莱坞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创办了“演员讲习所”,这是影响和造就了美国好莱坞一代杰出演员的演员培训中心,成为了美国战后电影新的表演方法——“方法派”的摇篮。

    由于伊利亚.卡赞是学戏剧出身,所以他直接地把苏联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创立的表演体系搬到了好莱坞,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的理论活学活用,来对演员进行训练和排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核心是“体验”,他要求演员在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必须时时刻刻生活在角色的感受中,把自己变成和角色同一的人,通过强化“我就是”的意识,来唤醒和诱导演员的表演天性,达到和角色完美结合的境界。伊利亚.卡赞创办的这个“演员讲习所”对美国当时的电影表演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时的一代杰出的演员,像玛丽莲.梦露、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保罗.纽曼等等,都是出自这个“演员讲习所”,他们的表演又影响了亿万观众。

    这个讲习所的事务非常繁杂,他觉得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拍电影,1954年,伊利亚.卡赞把“演员讲习所”交给了同事,专心拍电影了。50年代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也是最动荡的年代,由于他的左倾思想,在五十年代初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列入黑名单当中。这个时期对于他来说,是非常艰难的日子,但是伊利亚.卡赞是一个有着坚定新年的人,他继续拍摄着自己想拍的电影,而和麦卡锡分子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尊敬。

    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他特别强调实景拍摄,拍摄手法十分的细腻和精心。1951年,他导演了改编自自己非常喜欢的戏剧电影《欲望号街车》,这部影片获得了四项奥斯卡金像奖。但是这部片子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它被当时美国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官为正会风删剪的时候,伊利亚.卡赞立即起身表示坚决反对。而当时绝大多数导演都没有这个胆量。影片过关了,但是事情还没完,当时纽约的大主教下令在教区中抵制这部电影。不过,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越有人想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很多。而正是伊利亚.卡赞的举动,最终导致了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崩溃与瓦解。

    由于来自希腊,他对美国社会有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他对资本主义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制度,都有着强烈的关注和批判,关心弱势群体,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和权利。1952年,他导演了电影《萨巴达万岁》,这是一部描绘墨西哥农民领袖萨巴达,在墨西哥领导人民防反抗专制的影片。1954年,他导演了美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影片《码头风云》,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描绘纽约一个码头上,黑社会压迫码头工人的影片,马龙.白兰度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逐渐觉醒的黑帮分子,最后他带领码头工人击败了黑社会势力。

     1955年,根据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约翰.斯坦培克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伊甸园之东》也是一部杰作,该片在同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奖。

    60年代之初,他又导演了电影《野河》和《美国啊美国》,1969年导演了电影《交易》,之后才渐渐退出影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