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李瑞生悼文挽联合集
菲菲:
虽未能参加葬礼 但我很欣慰的看到了李老师走的体面壮观。我从群里也看到了陈默的成长 答问措词十分周到 很有节制 体现了家族的教养。李老师不仅是你和家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朋友们精神大树。李老师带着他的艺术梦想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却将他一生的艺术激情、艺术思考、艺术灵感和艺术成果留在我们身边。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建一所李瑞生艺术馆,让李老师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思想得以传承。保重。李瑞生失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永恒伟大的精神人格 !希望望你能坚强勇敢的面对现实。我相信李瑞生的女人是不平凡的。我爱妳!此文菲菲
追悼会后,我们随高军的车回深圳,我们问起罗校长现在可好?
他说他将李老师去世的消息通报罗校长,罗校长以后沉默无语,全家鸦雀无声。
罗校长不思晚饭,在家人再三劝说之下,吩咐家人拿多一个碗来,说我有客人来。
把自己碗里的饭拨出半碗给客人一起吃。
熊源伟:
《悼瑞生》
荒地起鬼村,
鬼村零落尘。
落寞思故友,
天道不酬勤。
熊源伟
马波生:
陈嫂,听说今天举行李老师的追悼会,我写了一则小文,作为祭念。,,,,,追忆瑞生兄,,,,,,,前二天,女儿山石报讯说,李瑞生老师病逝,顿时,让我惊痛不已,瑞生兄的体格一向健壮,而且很自信,从不参加体检。看来,体检还是必要的。我同李兄的工作室同在三号艺栈,上下班常碰到,每次见面,他总要同我聊几句,问我身体如何,总誇我能干,又画画又办报,还推崇我的书法写的好。瑞生兄的艺木`思维很前卫,创造力过人,让我析服。原来瑞生兄建的鬼屋,名誉海内,我常光顾,在鬼屋会见到艺术界各路人士,鬼屋象一个沙龍。瑞生兄年长我三岁,他为人热诚,坦荡,我进师院工作后,他曾邀我到他家坐客,吃饺子。近年,陈嫂有天同我说,李老师眼晴不舒服,我认为李兄近八十岁的人啦,可能是白内瘴所至,扵是我陪着陈嫂,李兄去福田眼科医院咨询。这些一桩桩的事,好象就发生在昨天,突然接到一个活生生的老艺术家盍然仙逝,真让人难以接受。我现在北京游学,近日从微信中拜读到天齐,子健教授为李老师写的悼文,让我联想到同瑞生兄二十多年的交往,他的声容这几天一直映照在我的脑际,我深感瑞生兄是我人生中遇到过的一位值得怀念的,诚然是不会忘记的人,,,,马波生扵北京1
应天齐:
《纪念李瑞生老师》
我和李老师交往不是太多,没调入深圳大学之前,有一次在校园里转悠,口渴了,发现路边有个酒吧就走进去买了杯饮料,但滿眼却见到了如许的,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后来去李世南处谈起这件事,李世南和盘托出如此这般,没有多久,便认识了这位言语不多十分豪爽的东北汉子。我和世南兄乃多年挚友,他非常希望我來深圳,常会在长途电话里谈起,有一次,大约世南和李瑞生在一起,李瑞生老师也在电话里殷切地表达了盼望我早点來深圳的期待。待到调入深大,住进了襟山楼,刚安顿好种种零乱,最早來新居看望我的便是李世南和李瑞生。世南当时中风之后,腿脚尚不便利,居然由李瑞生老师挽着一拐一拐地步上楼來,二位兄长表达了对于一位刚落地的他乡人的深深的关切,一种珍贵的温暖。此后,就发生了“鬼屋”拆除的事件。我也以一个画家微弱的声音,在报纸、媒体上表达我的惋惜,我的不平并为之呼吁!我想,我们这些抛弃故土,怀着梦想,投入这块土地的艺人,同时也是异乡人,其实都是些忙于营生的普通人,最珍贵的应当不是利益,不是地位,不是权力,而是这份惺惺相惜的友谊和真情!仅以此短文纪念尊敬的李瑞生老师。应天齐2018年10月31日深夜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鬼屋聚忠义艺栈藏乾坤
冷眼除恶霸怒目对奸佞
来去江湖客快意天下闻
悼李瑞生老先生
刘子健:
我比李瑞生老师小十八岁,是他的一个忘年交。在我们还未相识之前,他已热心地在为我张罗调进深大的事,我的事是深大艺术系寥荧老师告诉他的,说压在系里没动静,那天下大雨,他打起伞就往医院赶去会系主任。第一次去鬼村是李世南带我去的,鬼村里每一件东西都堪称艺术品,一下子就把我镇住了。我到深大的机缘拜书法家丶歌唱家魏宝荣所赐,他是深圳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后来才知道他也是李瑞生的朋友,他另外俩个铁哥们,一位是深圳雕塑院院长的孙振华,一位是文化学者鮑传江,三人是鬼村的常客,到鬼村就像到家一样,胡侃神聊还有人管吃喝。现代蜡染艺术家刘子龙和李瑞生老师一般年龄,他们交往就早得多。老道算是这群人里早小的,却是个才子,文章写得好。待我调进了深大,便也侪身于鬼村这个小群体,三天两头大家聚在鬼村谈天说地,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一个鬼村就让我如入福地,如获至宝,那日子过得真是不亦乐乎。当年情景日后时不时就浮在眼前,特别是后来我和李瑞生老师的工作室都迁进了3号艺栈,上下楼时总打照面,于是我就会想,要是鬼村还在,那群朋友还是照旧隔三叉五的聚一聚,该多好啊! 刘子健
張绪强:
北辰:
请节哀!
虽然刚刚与陈大姐通话后,直到此刻,我依然控制不住眼泪,但你要控制情绪,保重身体。接下来几天,你们要处理的事很多,接待的人很多,所以还是要撑住。
李老师高寿而终,事业完善,特别是有大姐和你们陪伴,终此一生善莫大焉。他的成就令人景仰,他的名望令人尊重。
斯人已逝,御鹤而西,自此无疾无忧,往升天界。这也是我们后辈的安慰。
北辰,很遗憾我不能亲往祭拜。待我尽早抽出时间,去看望你们。这是你的了不起的父亲留给我们的情谊。
望节哀顺变。
張绪强 谨致
尊敬的李夫人、陈权大姐:
惊悉李瑞生先生于前日逝世,心情伤痛,不胜悲切!
想到您处理丧事,既想跟您通话安慰,却又不忍打扰,故致信吊唁,表达我的哀悼!
李老师是我尊重的长者,敬重的艺术家。李老师之逝,是您的痛,也是我等后辈之殇,几难以言语表达。
艺坛于斯留神迹,世上自此少奇才!
痛何如兮,痛何如斯!
先生已逝,驾鹤而归。万望陈大姐节哀、保重!
又及:我因公务在身不得自由,不能参加追悼会亲仰先生遗容,焚香祭拜。已微信陈默代为置备花圈,寄托哀思。
张绪强
廿九日零晨
表妹艳华:
亲爱的表哥自你病情加重以后,我夜难眠,日不想吃看你病床上的样子,我恨病魔把一个钢筋铁骨,掷地有声的汉子硬是拖走,那些天我心里总是长草一样,闭上眼睛想到你习惯的表情双手抱肩的样子。每次与你相上,都能收获一些概念新说法,让人记忆尤新。我们只妹是为深圳改革开放而来,是为深圳大学从大北方来。我天愧自已,无愧社会无愧深圳大学,你艺术为大学留下了“鬼屋“我为深圳大学留下了粤海门客舍。正象建设好客舍门前那块海底千年古石刻字一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自慰!在此谢谢老道,谢谢表嫂,谢谢孩子们。我们都是为死而生的。你先去,下面见。在哪我仙都是硬棒棒的汉。表哥大胆往前走!表妹赵艳华。
横联:沉痛悼念艺术家李瑞生
左联:人生不过一瞬
右联:艺术岂止千年
横联:沉痛悼念艺术家李瑞生
左竖联:一生创作 一生故事
右竖联:一生正气 一生无悔
上海生活者的平均寿命是80岁,如果我能活到那个年龄,就还有14年,总共168个月的日子,当然,活那么久还必须是个幸运者。
每一天都在飞速地逝去,晨曦到晚霞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时间无情地过得太快。168个月,不会有半点的停顿,嗖一下就会流过去了。
李瑞生教授,这位故人就在昨日中午,生命的时钟停顿在八十岁。
我的一个表嫂离婚后嫁给了他,在深圳我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认识了他。那时,他刚把深圳大学的门口按上一个大脚板,旁边写上了【实地】,后来这就是学校的校训【脚踏实地】。
做【鬼村】,我去过了几次,还用仅有的几千块钱买过他的一件作品。那时我太穷,而他已经是名人,住着别墅开着汽车,每次到了深圳都是他请我吃饭,可他从来没有嫌弃过我。
有一次我来深圳没地方住,不得已蹭到了他家,他热情接待了,可我心里却非常难过,混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就不该与之相交了,彼此的差距实在太大。
他从来没有让我请他吃一顿饭,他也让我感到羞耻了,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无能,他如高山我就是一棵小草。
他是个天才,一个艺术的天才,他对艺术的领悟和伸展是与众不同的,虽然我也被他称赞过鉴赏力,但自我明白,在他面前,我就是一张白纸。
屠城那时我们悄悄讨论过多次,今天看来。我的很多观点过于激愤,不够成熟,而他却是谈话不多,沉思的多。
九二年,他们最后一次开车来看我,那时我已经进了深圳福永的工厂任总经理,他依然如大哥般的嘱咐我,好好干!面对他,我总有那种仰望高山的感觉,我发誓,也要爬上山去。
以后,我走进了人生五年的最低谷,甚至离开了深圳,自然的失联了。
九七年后回到深圳,拼命的工作,为了爬上山去,我也耗尽了精力,总有一个愿望,好了,我就去找你们去!
可是,我病了,又一次地离开了深圳。尽管我打听过,也打过电话,但始终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瑞生大哥,没想到再次知道你的消息,却与你隔世了。你带着你的艺术才华去了彼岸,在那里,上帝也珍爱艺术,你可心地去创作吧!
还有168个月,我也会去探访你,那时我们再也不会失联了。
一路走好,我的瑞生大哥。
陈医生好:我们退休后长期住在中山,上次回来见到李瑞生老师还聊了半天,感觉李瑞生老师身体还好。昨天惊悉李瑞生老师故去,感情一时接受不了。1997年我刚调到深圳大学时,晚宿李世南老师益田村的家,白天中歺午睡就在鬼村,两位李老师和您让我在这个陌生城市里感到温暖,是我最亲近的人。鬼村1998年遭拆的那天,我们共同的朋友艺术家魏宝荣去世,这连串的事对我们来说简至太黑暗了。总之吧,如果说深圳大学还有值得我记忆的人与事,首先就是李瑞老师和他的鬼村。人生虽有寿限,但李瑞生老师的生命永远活在他的艺术里和我们的心里。望您节哀保重。 刘子健
永远都忘不了那些日子,李老师带着我们建竹楼的年代,在那些轰轰烈烈的日子里,单纯又快乐的时光。如今竹楼早已不复存在,故人也有人已驾鹤西去,但看到这些模糊的照片,当时的情景又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王惟一
痛悼瑞生大兄
(三首)
七律……寄瑞生
铁板铜琶唱大风,
英雄视死古今同。
横眉敢喝伪君子,
俯首宁为乱落英。
滚滚红尘多窳败,
蒸蒸盛世少枭雄。
逍遥君自踏歌去,
四海五湖一放翁!
七律……寄瑞生二
万水千山两地情,
千言万语梦中听。
鬼屋别院青黄草,
儿女柔肠长短亭。
尝叹人生多坎顿,
每嗟岁月少轻松。
劝君再作江湖饮,
一叶孤舟尽日横。
七律——寄瑞生三
千山万水总关情,
往事时时入梦中。
岁晚方知寂寞苦,
秋来始恨孤独行。
痴心再赋广陵散,
雾重尤闻永乐钟。
友我相思得百味,
痴痴一泪到天明。 刘军
李老师一路走好!刚来深大时住周转房,经常去鬼屋吃饭,看那些自己看不懂又觉得很新奇的雕塑。文中说拆毁鬼屋是1989年是笔误,应该是1998年。文中没有提原因,当时老深大人都听说是时任分管教育的某副市长来深大视察,发现深大有个“鬼屋”,就提出不同的指示,于是就…李老师讲:艺术不是让人欣赏,而是让人思考。这一点与现代艺术契合。现代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多解性,连艺术家本人都不保持固定的解读,观者更是莫衷一是。李老师走了,他的艺术作品留给后人多样的解读…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刘彦峰
阅完,回顾亲切的的历史已是泪流满面,难以平静入睡。艺术家,硬汉子,善解人意的老大哥,曾危难之际给予我和蔡先生温暖的地方??他走了,他们都走了,他们将在浩瀚的宇宙相聚。难以割舍的情分,上帝给了我最后握了他的手,呼唤他的最后一位朋友,这是天意,我体会他很高兴,知道我是带着蔡先生的深情厚义来看他的。谢谢权给了我这最后终生难忘的看望,和难搳的一握手。他艺朮家人格的魅力,铮铮铁骨豪爽之侠气,善良质朴真诚之为人??他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李晓燕
深圳艺术界降半旗!我心情沉痛!
一生正气、一生创作、一生故事,这个曾经让埋怨深圳是文化沙漠的人闭嘴的文化拓荒牛,八十年代的东方之子,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创建者之一、闻名全国的鬼村、乡巴艺廊、软硬工作室主人,一辈子创作了大量经典艺术作品并几乎完整保留下来的著名艺术家李瑞生先生2018年10月26日12时32分仙逝,享年八十。张之先
李瑞生先生走了,深大又失去了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记得小时候家里偶尔会带我到先生的工作室里喝茶。聊聊艺术,谈谈琐屑,其实这些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无非是大人聊天嘛。于是在我父母闲聊之际,我便会到处瞎跑。当时看到的那个作品对我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的感觉,它的气息,使我停下观察了许久。当然当时来说那件作品还比我高大不少,相信当时的感觉会更加强烈吧。那种感觉该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心底里有一块儿什么东西被撬动了一样。艺术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些作品就是艺术了吧。到现在我也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记得那件作品,记得当时那些人的感觉。
其实我妈后来也提过,我爸当时经常会一个人跑到先生的工作室里和他畅聊。现在想想要是我能记住更多以前的事情就好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到底想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大概是向死而生吧...我一直很喜欢这四个字,它们于我而言已经不单是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意义了。
总之,李老师走好同时大家且行且珍惜…… 宗
遗憾,鬼才艺术家李老师走了他是我高中同学的父亲,记得高中时还有幸随着同学去参观过“鬼村”,那会儿不懂艺术,但真的被鬼村震撼到!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鬼村的画面时时留在脑海~感恩遇见过愿您在天堂继续施展鬼才艺术~ 陈文苑
现在还记得昔日和李老师同游印度的情景,一路上李老师和我坐在同排的位置。他给我解释了很多建筑和艺术品,他渊博的学识修养和独特的见解让我内心深深为之惊叹折服??带着眼泪看完全文。愿李老师早登西方极乐净土 黄维维
作为80年代的深大人,“鬼屋”是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其后的很多年“三号艺栈”是我几乎每年都要带学生去参观学习的地方。记忆中的李老师,是那个在印度街头一起胡吃海喝的老小孩儿,是那个讲起他的创作滔滔不绝的帅老头儿。李老师,祝您永远年轻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