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
1936年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一发生,中国共产党即通电全国主张和平解决。时任国民党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在南京召集中央委员及军政要人,举行了紧急会议。他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宋美龄得知讨逆军的行动方案后,认为此命令的执行将会威胁到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她迅速约见顾祝同,要求他采取和平解决的办法,以保障蒋介石的安全,不要执行何应钦向西安进军的命令。顾祝同原来一直受到蒋介石的恩宠,但北伐时攻打蚌埠一战,使蒋介石对他改变了看法,转而扶持刘峙,顾祝同深感失落。他向蒋夫人立誓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在刘峙挥军急进之时,顾祝同借口不到职,始终稳坐南京,协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划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活动。何应钦十分不满。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了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张学良却被扣压。
由于顾祝同在事变中一切按照宋氏兄妹的旨意行事,事后不仅得到宋美龄的欢心,而且消除了蒋介石内心多年的猜疑,因此受到蒋的青睐,马上任命他为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1937年1月5日,顾祝同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坐镇憧关,指挥陕北军事。他当面接受了蒋介石的命令,指挥第二、三、四、五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
当顾祝同对西安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时,杨虎城等东北军、十七路军将领仍坚决请求蒋介石撤退西进大军并释放张学良。蒋介石无奈,只有请张学良去电劝告杨虎城及各将领服从中央命令。在这样的形势卜,顾祝同也频繁活动,给东北军、十一七路军的将领去电、去函,进行劝说,企图实行政治瓦解。
1月22日,蒋介石将陕事交顾祝同全权处理,杨虎城在张学良的劝说下同意派代表和顾祝同谈判。蒋答应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移防后,军事行动随即停止,并考虑释放张学良的问题。然而,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面前失信了。4月,蒋介石正式给杨虎城以"革职留任"的处分,1949年9月杨虎城被杀害于重庆。张学良则被长期软禁。
乡土观念
涟水北乡王集东前乔,乔海城的儿子乔贯通去上海投考复旦大学,落榜后走投无路,所带的钱花费净光。在无奈之计,他千方百计伪造顾祝同公私印章,到银行骗取光洋2000元、黄金百两。银行会计与负责人,觉得有些怀疑,便向顾祝同汇报。顾祝同回答:无提款事,并立即封锁上海,严查40分钟,人赃俱获,带到顾祝同处,顾亲自审问。乔贯通供认是涟水人,因来上海投考大学落榜,所带的钱花费一空,举目无亲,处于万般无奈中,才出此下着,别无他求,只怨自己对不起人,任凭发落。未料顾祝同却念其同乡,认为难中青年,胆识过人,有造就。当时,除给以说服教育,令将所骗取的银元、黄金全部退回外,另给100元作为生活费。乔贯通在上海逗留数口,在回来时又去向顾祝同辞行,顾又给100元路费,并教育他,回家立志读书,以求上进。
江声日报事件
1932年到1933年,镇江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查封《江声日报》,逮捕经理兼总编刘煜生并将其杀害。
《江声日报》创刊于1924年,社址在镇江小天主街,后迁至镇屏街。该报主要栏目有国内外要闻,本省、本埠新闻及广告等;后增发了十数期名曰《铁犁》的副刊。
刘煜生,江西南城人,大革命时期就曾接受过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来到镇江,曾发动工人组织工会,鼓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曾被逮捕。创办报纸后,担任镇江报界公会主席。刘煜生曾了解、张扬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赵启禄嗜吸鸦片的丑闻,并在《江声日报》上刊登了省政府买卖鸦片等消息而触犯当局。1932年,刘煜生采纳了几个进步青年的建议,恢复已停刊多时的日报副刊,定名为《铁犁》。副刊上常刊登一些有进步倾向的文章,如《边声》、《时代不是时代》、《下司须知》、《当》等。这些文章抨击社会黑暗、宣传进步、文明与斗争。副刊出十数期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即以副刊《铁犁》宣传赤化,鼓动阶级斗争为罪名,逮捕刘煜生,查封了《江声日报》。
1933年1月,江苏省政府不顾各方面的反对与遣责,悍然枪毙了刘煜生。此事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愤怒,当局遭到多方的抨击声讨,各地新闻记者联合会先后声讨,报纸大量发表宣言通电,印制专册散发。1933年2月,宋庆龄、鲁迅等主持的"中国人权保障大同盟会"在上海开会,蔡元培先生在会上宣读了遣责江苏省政府顾祝同、赵启禄蹂躏人权的宣言。宋庆龄女士在会上号召全国新闻界罢工一天,以抗议。遣责声中,国民党中央政府不得不将顾祝同免职调离,以搪塞民愤。
1934年1月,刘煜生先生遇害一周年忌日,镇江新闻界为刘先生举行了公祭仪式,京沪各地新闻界人士也纷纷前来参加,大家赞誉刘煜生是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为新闻而殉身的勇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