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1901
本馆由[ 7fbnd ]创建于2009年12月21日

顾祝同结缘黄埔

发布时间:2015-08-15 11:50:23      发布人: 7fbnd

顾祝同,字墨三,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顾祝同顾祝同(1893年1月9日),生于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石湖乡四兴集。此集旧称顾家庄,位于涟水城东约60里,为黄河改道留下的贫瘠黄沙地。早年,顾家有田百余亩,但自祖父病逝后,祖母主持家政,丁男幼弱,劳力缺乏,家境渐趋清贫。顾祝同为家中长孙,昆仲三人手足情笃,敬长执礼甚恭,待幼谦慎无争,颇得族人称道。

清光绪二十四年,顾祝同6岁,入塾馆受教,至13岁,七年的古书"古训",对顾祝同思想、性格塑造,影响极深。同窗会文,优于书法绘画,善工词赋。

1906年,15岁的顾祝同离家入新学。1909年冬,升入县城高等小学,因成绩好,由县署择优保送其入南京陆军小学。亲友虽有劝阻,但顾祝同向往投身军旅已久,故毅然辞别家人启程南京。1910年通过考试,正式录取陆军小学(第5期)。顾祝同当时19岁,求知心切,兴趣广泛,对学校规定的各科课程,均勤奋以求。1911年10月,武昌首义,陆军小学停办,学生自谋出路。顾祝同与同乡同学韩德勤结伴返乡,途中参加革命军北伐先遣支队为炸弹队队员。1912年,先遣队扩军改番号为陆军第九师第十八旅第三十六团。军驻徐州云龙山,顾任排长,并参加国民党。

1912年7月,南北议和,南京陆军小学复学,顾辞排长职回校,一年后毕业。1914年3月,陆军小学毕业生全部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顾祝同与韩德勤一起前往武昌,入法文班学习军事、法语及大学各科预科课程。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迫使革命党人重树武装讨袁大旗。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生们也起而响应"护国军",共谋倒袁起事。不料事泄,顾祝同避返苏北老家。8月,袁世凯死,学生们先后返校复学。1917年1月,顾祝同升入北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至1919年2月,以优异成绩毕业。3月,分配至长江上游陆军总部第十三混成旅见习,旋升任暂编第四旅第七团第三营第九连连长。自此开始军旅生涯。

结缘黄埔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顾祝同辞北洋长江上游陆军总部第十三混成旅连长职。顾祝同顾祝同几经转折,于12月投奔到桂林视师的孙中山先生。1922年1月,与任大本营参谋长兼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参谋长的蒋介石相识,叙及蒋介石乃1906年毕业于北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乡遇师兄,一见如故,引为相知。几天后,蒋力荐顾为许部上尉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从此,顾祝同铭感蒋介石知遇恩深,鞍前马后,胜败相随,戎马控惚数十载,忠勇不二。

1924年5月,国共合作形成,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顾祝同奉调参加军校筹建工作。6月16日,军校正式开学,蒋介石任军校校长兼粤军总部参谋长。顾祝同任军校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旋兼管理部代主任职。11月,中山先生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组建军校教导团,顾任教导团第二团营长。1925年2月,蒋介石令校军参加敉平陈炯明的东征作战。顾祝同率团在淡水、棉湖等攻城战役中,奋力苦战,开创校军以少胜多的先例。5月,教导团改名党军。7月,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并成立军事委员会。8月,党军与各路军合编成立国民革命军。党军为第一军,蒋介石为军长。顾祝同因在淡水、棉湖两战役中初试锋芒,颇得蒋介石赏识,功升第一军第二团参谋长,并参加蒋介石的新右翼班底"孙文主义学会"。9月初,陈炯明再度由潮梅西犯,国民党中央决定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顾祝同率警卫军独立第一师担任惠州战役正面攻坚任务。顾祝同身先士卒编组敢死先锋队,冒着陈军猛烈火力,携竹梯奋勇登城,虽伤亡几达2/3,终克三面环水,一面枕山,素有天险要冲之称的惠州城。二次东征告捷,顾祝同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1926年6月,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誓师北伐,顾祝同留师潮梅,警戒北伐后方,并参加松口、永定城防战役。顾祝同率师与周荫人军巧于周旋,变被动为主动,避开周军主力,出敌不意,直捣守备虚弱的司令部,开革命军战史上实施敌后迁回作战获胜的先例。蒋介石特电令奖勉。松口大捷顾祝同升任师长。此后,第一军风雨兼程挥戈入浙。1927年3月,协同北伐中路军略取南京。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策定三路军渡江北伐一,顾祝同所率第三师归属第二纵队战斗序列,由蒋介石直辖。5月,顾奉令统师北进,击溃张宗昌军,克复安徽滁县。6月,又在江苏宿迁、山东郯城等地予孙传芳以重创,功升第二路军第二纵队总指挥官,领兵进出鲁南,追击张宗昌,兵逼临沂,肉搏攻城奋战竟日,稍有进展之时,宁汉战争拉开战幕。蒋介石令北伐所部南撤,转进扬州,实施西征讨唐。8月,蒋介石以退为进,通电下野。孙传芳率部乘机反攻,袭占龙潭,战况惨烈。顾祝同部奉令南下增援。龙潭之役胜利后,军队整编,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该军为蒋介石嫡系部队,各级官佐均为黄埔生或教官。

1928年1月4日,蒋介石复职。2月初,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顾祝同被推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蒋介石整军再度北伐。顾祝同的第九军列入北伐第,集团军所辖第一军团,奉命担任攻略充州的主力作战。结束鲁南作战后,退驻徐州东南地区担任胶东警戒。在统兵鲁南作战中,颇有斩获,并在此后的领兵作战中,屡露头角,不乏战绩,渐为蒋介石所倚重。

军阀混战时期

1929年1月,蒋介石借"统一告成",提出"编遣",以削夺地方军事实力派。顾祝同戎装照顾祝同戎装照自此,蒋与各派军事集团的矛盾日益激化,酿爆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国民党新军阀混战。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在分化收买同时,调动重兵压境。顾祝同奉令率军由蚌埠西上武汉。4月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控制两湖,顾祝同受派接替鲁涤平,任武汉卫戍司令长官。10月,又功升第一军军长,获一等宝鼎勋章。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任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行动,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归德,受蒋介石特令嘉奖。11月初,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胜利结束,顾祝同升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旋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洛阳行营主任,掌管西北军事大权,再获一级宝鼎勋章。

1931年5月,顾祝同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该军系蒋介石的近卫军,待遇优裕,装备精良,军事训练以德国军事操典为范。团以上机关都驻有德国军事顾问。蒋介石还经常到校练场,检阅、视察该军出操和演习。7月,石友三河北举兵反蒋,蒋介石令顾祝同任南路集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率警卫军及陆军一、二、三师北上讨石。顾祝同不负重托,再建战功,消灭石部6万余人。11月,顾祝同出席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2月,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两年期满,因任期内发生轰动朝野的丑闻--民政厅长赵启禄卖官鬻爵案而受弹劫。同僚以顾只宜领兵、不善从政引为笑谈。

剿共时期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重兵对红军和中央苏区实施第五次军事围剿。顾祝同顾祝同他设"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总司令部于南昌,任命顾祝同为其主力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领命,统领五个纵队兵力,兵发江西抚州。中旬,他遵照南昌行营第五次"围剿"计划,悉力实施蒋介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新战略。采取东西对进合围的攻击部署,围困广昌红军主力。月底,以所辖18个师又1个旅担任主攻,攻占黎川县城。11月初,其第六师在询口遭红军伏击受重创,顾祝同依托既得阵地,向洵口大肆增兵推进,与红军反复较量。不久,爱国将领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蒋介石闻讯,击掌顿足,夜不成眠,"着各军政机关迅予处理,务使叛乱克日牧平"。并令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编成"入闽军",命顾祝同率第三路军协同"入闽军"主力东进讨闽。余各军对红军暂取守势待战。1934年1月,顾祝同参予"敉平闽变"后,立即返赣继续督师进剿红军。2月上旬,顾祝同按其重新策定的作战方案,开始向红军腹地全面推进。接连占沙溪、攻白金。4月,顾祝同又集中11个师的兵力,沿抚河两岸50公里正面,协力东路军进袭广昌,攻取建宁,企图一举打开中央苏区的赣西北大门,进而夺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顾祝同部第三路军自4月9日开始,采取梯次配备,筑碉前进,每占一地,随即构筑碉堡,密布火力网,再次筑碉推进。虽然顾祝同的兵力与火力均占绝对优势,但"战斗颇为艰苦"。尤其红军第三军团在彭德怀指挥下,以伏击、夜袭等游击战术,予顾军以重创,使之付出巨大代价,始得以占广昌。5月初,蒋介石又令顾部在空军猛烈轰炸配合下,增兵推进,占兴国、古龙岗、宁都、石城等线,使红军和中央苏区蒙受巨大损失。10月,中央苏区红军被迫向西作战略突围。蒋介石一面令各军对红军作"追击行动";一面令赣闽两省对所占领之苏区实行"绥靖清剿"。要求达到"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顾祝同按照蒋介石的"绥靖计划"和部署对所部作了周细的安排。一面命第六路军总指挥薛岳率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共9个师对突围红军进行军事"追剿";一面将其北路军指挥机关改为南昌绥靖公署。管区划分为8个绥靖区。1935年1月顾祝同召集下属军、师将领,具体落实部署。要求各部紧密配合,三个月内务须肃清留在江西赣南和其他各地的红军,彻底摧毁中共中央苏区的党、政系统。蒋介石血腥的"绥靖"政策和计划,经过顾祝同等人的得力实施,使整个江西区和闽西区约有80万无辜群众惨遭杀害,造成在所谓"绥靖"区内,"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间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的凄惨现象。顾祝同在此白骨堆上树起自己的战功碑。4月1日,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1月初,蒋介石在重庆成立四川行营,以加强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主力为由,染指川政。顾祝同调任四川行营主任,"统一指挥西南各省剿共军事及地方绥靖事宜"。中旬,赴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连任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元旦,顾祝同因悉力"剿共"和入川扩张蒋系势力有功,授二等云鹰勋章。7月,兼任国防委员,8月,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甚为风光。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顾祝同奉召由川康返南京,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犯上海。14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带宣战性质的《自卫抗战声明》。 20日,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归属第三战区,任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负实际指挥之责08月23日至11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吴淞、浏河、江湾、庙行、牛行、宝山、罗店等纵深各线与日军血战。上海失陷,顾祝同奉令以第三战区一部兵力退至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指挥,组织南京保卫战,其主力向芜湖、宣城方向转进。南京失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各要职。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1938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也编入第三战区,直隶长官部。

此后,第三战区的部队,一直处在日军和汪伪军的包围中作战。顾祝同采取稳定内部,保存实力,持久防御的方针,以在控制中央军的同时,和各杂牌军巧于周旋,借力而用。并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其以后对日军发动的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作战、协力福州攻略战、萧山诸暨战役、闽海战役、浙东战役和策应长沙会战等各战役中,指挥所部打击、牵制了一定的日军,有力的配合了各战场的对日作战。

1945年1月,顾祝同升任军事委员会赣州行辕(后改东南行辕)主任,指挥第七、第九两战区,同时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5月,连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9月,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电令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受降主官,负责办理辖区境内日军投降及遣俘事宜。后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回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并受理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的投降。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