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经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890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24日

为中国昆虫学发展树立了历史丰碑

发布时间:2009-12-24 11:38:00      发布人: 天堂天使
        胡经甫于192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完成了《襀翅目(叉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的博士论文,这是一篇昆虫形态解剖学的力作。在这篇论文中,以叉襀属的代表种Nemoura vallicularia为模式,从外部形态结构,内部解剖全面地描绘了骨骼、神经、消化、循环、排泄、呼吸、肌肉、分泌、生殖等九大系统,其中对头胸骨片、口器、外生殖器的描述尤为详细。对肌序结构的剖析与组织切片的显示,均十分清晰生动。与此同时,他以难有的毅力,不分昼夜与寒暑,持续全年在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对其个体生态和生物学特点,作了系统研究,从而发现该种襀翅虫稚虫期9个月内,有22个龄期,并记述了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特征以及幼期的栖息、活动、取食、休眠、寿命,以至天敌和体外寄生虫等都作了详尽的记载。这项成果是把分类、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一个范例,在当时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回国后,他对中国襀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研究,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襀翅目昆虫志》一书,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研究成果,描述了襀翅目昆虫5科、4亚科、32属和3亚属的139种,全文225页,图版74页,合计插图629幅,这不仅是中国襀翅目昆虫研究的里程碑,它与《襀翅目(叉襀属)之形态解剖及生活史研究》一文一样,同是襀翅目昆虫研究的世界权威之作。
  在上述论著中,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学术风范,精湛的实验和绘图技术。胡经甫一生坚持研究,直至年过花甲,在视力甚差时仍然亲临现场,亲手绘图。
  在中国昆虫学研究史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胡经甫的《中国昆虫名录》巨著。这部专著于1933年完成初稿,1941年全部出版,共6卷,4286页。这项浩繁的宏伟工程,作者自1929年起着手编写,历时12个寒暑,常年累月,查阅了浩瀚的文献资料,编制了难以计数的卡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广征博引,仔细核实,并远涉重洋,遍访美、英、法、比、德、瑞士和意大利等国有关的博物馆,查对有关中国昆虫的标本和资料,历时一年回国,才最后修订定稿。此后,经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和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帮助,于1941年将6卷巨著陆续出齐。此书首次以现代生物科学分类学的理论对中国昆虫作了系统、全面整理,记载了见于我国的昆虫25目,392科,4968属,共20069种及其有关文献资料。在此书编著过程中,胡经甫家庭连遭不幸,幼子爱妻相继病逝,给正当盛年,潜心于科学研究的胡经甫以沉重的打击。他也曾一度感到“心力交瘁,万念俱灰”,但为了科学事业,为了给中国的昆虫学研究铺上一块坚实的基石,他强忍悲痛,坚持完成了这部历史性巨著的编修校订工作,做到全始全终,克底于成。当我们追忆在那连年秕政,民众贫穷的旧时代,依靠科学家自己和他的少数学生、助手的力量来经营这样的宏伟工程时,对他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仰瞻由胡经甫树立的这块丰碑,它不仅是一份厚重的科学遗产,也是激励后人为科学事业坚韧不拔而献身的精神财富。
  1953年胡经甫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他已年近花甲,体力视力不佳,仍然孜孜不倦地亲身参加各项研究工作。在组织开展全国医学昆虫相的调查研究中,他带领青年学生和助手,言教身传,到辽东半岛和中原腹地进行调查。后来又参加我国第一部《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的主编工作等,继续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