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桢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3191
本馆由[ xrzzyk ]创建于2010年01月01日

他国取经,科学救国

发布时间:2010-02-26 17:08:50      发布人: xrzzyk
        谈家桢的刻苦治学精神及作出的优异成绩给导师和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师盛情邀请他留下继续从事遗传学的研究。但是,“科学救国”的志向使他坚定了返回祖国的决心。在这同时,谈家桢通过留美同学朱元及其老师胡刚复的引荐,收到了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聘他为生物系教授的聘书。1937年,谈家桢到达浙江大学就任。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杭州。浙江大学辗转内迁。最后生物系迁到湄潭的一个破旧不堪的唐家祠堂里。在这以后6年的时间里,谈家桢在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的一些代表性论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以后在科研、教学上成绩卓著的第一代研究生。1944年,谈家桢在这座祠堂里研究发现了瓢虫色斑变异的嵌镶显性现象。1945—1946年间,他应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赴美作客座教授。他对嵌镶显性现象的规律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46年发表了“异色瓢虫色斑遗传中的嵌镶显性”的论文。这些成果引起国际遗传学界的巨大反响,认为是丰富和发展了摩尔根遗传学说。
  1946年,谈家桢在美讲学期间,他读了李森科撰写的《遗传与变异》英译本小册子,并第一次接触到“米丘林生物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名词,谈家桢心情十分压抑。他想,明明是科学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以一连串的政治术语充斥其中?1948年,谈家桢代表中国遗传学界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八届国际遗传学会议。会上,他被选为常务理事。会后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到意大利、法国、荷兰和美国进行讲学和考察。当时我国正处在解放前夕。鉴此情况,美国学术界的一些朋友劝他定居美国,安心从事遗传学研究。此时的谈家桢确实处于矛盾之中。在苏联摩尔根遗传学者已横遭迫害,那么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后,是否也会如此呢?作为摩尔根学生的他,会受到何种待遇呢?在这之前,他多次有定居国外的机会而只想回国,原因只是一条,即在异国他乡决不能实现早年立下的发展中国遗传学的大志,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事业心,促使他于1948年底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