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海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240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忆山东省原副省长苗海南

发布时间:2009-12-19 08:45:30      发布人: 天堂天使

    苗海南,是解放前及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富有荣誉和声望的爱国资本家。自己既是股东又到海外留学的本土资本家,苗海南是第一个;他身居第一代的创业者之列,有着丰富的传奇经历;同时,风云际会中苗海南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人格魅力备受各方接受;解放后,苗海南继出任第一届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之后,又先后被任命和推选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工商联和省民建主委、全国工商联常委等职。

    2004年值苗海南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子女著文谨此聊表对父亲的纪念。

 

    实业救国思想因战乱破灭

    父亲原名世循,字海南,1904年生于桓台县索镇村一个农民家庭。我们的二伯父苗星垣为了家庭生计,15岁就辍学,出外打短工学做生意。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使得父亲从小学到大学,直到1928年留学英国,学业上一直一帆风顺。

    “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情景,以及古代诗人那种愤世嫉俗的炽烈感情时时撞击着父亲的心灵,使他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并逐步发展为他当时的人生理想。他在英国曼彻斯特皇家第六纺织学院学成毕业后,又用一年多的时间在英国各大纺织中心实地考察了纺织工业的情况,并且深入到纺织机械制造厂进行实习,对英国纺织工业有了较深刻的了解。1932年回国后,父亲与伯父商量筹资于1933年开始兴办纱厂,济南成通纱厂就是父亲参与兴办的第一个企业。

    父亲和二伯父苗星垣不仅把精力放在面粉业和纺织业上,而且把目光盯在机器制造甚至汽车工业上。他们十分重视对引进外国设备的消化和吸收,自己制造和更新设备,重视人才培养,并把盈利的绝大部分投入再生产。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有方,企业生产蒸蒸日上。随后,他们又在南京开办了普丰面粉厂。更难得的是,他们高瞻远瞩,在“开发西北,振兴实业”的口号下,看出了西北市场的潜力和前途,决定在西安创设成丰面粉厂和成通纺纱分厂,而且一度提出了民族资本家的豪言壮语:沿着从西安到济南的路线,第一座大站,就要设立一家面粉厂和纱厂。成丰面粉厂西安分厂仅用8个月就建成投产,成通纱厂的设备也已经基本就绪了。可惜,由于战乱,父亲他们的理想破灭了。

    响应共产党号召为国分忧

    1937年冬,济南沦陷,日军以“合办”为名,行掠夺之实,济南成通纱厂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日寇投降,终于盼来了胜利,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横征暴敛,以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重整旗鼓、振兴实业的梦想又几乎成了泡影。

    1948年,父亲对国民党早已失去信心,对之不再抱任何幻想。但由于父亲是资本家,对共产党的政策又知之甚少。他内心一片迷惘困惑,不知何去何从,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倾诉心情:

    徒倚江南路,嗟麟识道穷。

    三春浑夏日,一雨便秋风。

    青鸟书难寄,黄粱梦正中。

    孤运何所托,舒卷任西东。

    在这种心情下,1948年5月间,父亲去了一趟台湾和香港,两地同样满目疮痍,市场萧条,何谈建厂的投资环境?再加上对故土的眷恋,终使他从香港返回了上海。这时经友人刘敏斋(名仁正)的引荐,结识了中共上海地下党的一位陆同志。通过促膝长谈,父亲对中国共产党对工商业和资本家的政策有了一定了解。也正是地下党的指引,使父亲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决心返回济南,迎接解放。当时不少企业家把资金和物资往海外转移,而父亲却冒着风险将存在上海近200万美元的进口设备辗转运回济南,以备再振企业,服务于新中国。

    解放后,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父亲。他当即组织力量,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开机生产。成通纱厂是济南解放后投产最早的纱厂。在军管会领导与工会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经营,至1952年,纱厂年利润达150余万元,这时成通已发展成为纺、织、染的全能厂了。

    从1951年至1953年,成通纱厂在生产管理上进行了几项重要改革。首先是整顿机构,精简科室,实行厂长负责制下的民主管理。其次,制定了本厂工资方案,采取了按劳付酬的工资制度。此外还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使得工人真正感到自己是工厂的主人。

    1949年,父亲一次认购国家公债15万份。当他于1950年赴沪时,面对7家新闻单位记者说:“中国的革命农民贡献最大,工商业者应向农民学习,多买公债,为国家作点贡献。”1951年6月11日,为抗美援朝支援前线,父亲购买一架战斗机和十门大炮支援前线。1954年1月26日,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关于认购建设公债的号召,又决定购买80亿元(旧币)的公债券,为国分忧。

    受到毛主席接见和肯定

    父亲谦虚谨慎,努力学习,认真改造世界观,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第一次见毛主席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他被召去中南海怀仁堂,周总理把他往人群里推,挤到主席面前,余心清(当时国家典礼局局长)向毛主席介绍,主席大声说:“你就是山东的苗海南呵!还这么年轻!”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还曾讲过,“有人说苗海南没有用,我说苗海南是有用的。”这些话不胫而走,越发激发了父亲对党的感激之情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党和人民给了父亲极大的信任,他先后被推举和任命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东省副省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山东省工商联主委、山东省民主建国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

    严教子女热心教育

    父亲奉公守法、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对待子女和亲属更是严格要求,尤其是在政治上鼓励我们进步,谁入了党,当了模范,就表扬谁,认为是苗家的光荣。他对子女亲属参加“土改”和“四清”工作、下乡劳动锻炼都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在党的培养和父辈的严格要求下,我辈大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我们这一代人中有院士、学院院长、教授,也有各级政协委员。其中已先后有三位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连同父亲在内,共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

    父亲热心教育事业,急人所难,曾经帮助一些学校渡过了困境。如齐鲁大学校内工厂生产急需一部龙门刨床而又无力购置,便求之于父亲而得到解决;对一些中小学校,父亲也尽力给以帮助和馈赠,为此他被10余所中小学聘为校董。1963年他鉴于中医人才的匮缺,后继无人,便与张东木等实业界人士集资组建中医学校,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另外他也曾资助过一些大学生,有的用勤工俭学的方式使之完成学业,有的就给予直接资助。

    文革中抱憾病故

    父亲还酷爱收集名人字画,尤其到了晚年,对字画简直达到酷爱成癖的地步。他收藏了不少珍品,原准备在他百年之后捐给博物馆,而这也埋下了灾难的种子。1966年,他以沉重、困惑和自责的矛盾心情顶着文化大革命狂风暴雨的冲击。“革命闯将”冲进他的卧室,一把扯下挂在墙上的名画,付之一炬。他躺在病床上心痛欲裂,喃喃地说:“不要撕,这是国宝,送博物馆!”屋里古瓷器被砸得支离破碎,屋外焚烧字画的黑灰飞扬,一直烧了两天两夜。父亲心碎了,以痛苦、内疚和悲愤的心情,挣扎着用铅笔写下了“对不起党!”几个字。父亲终于坚持不住了,故于1966年10月3日,是年63岁。

    1979年7月1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省政协在济南市英雄山为父亲苗海南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对他做出了应有的评价,他如有知,应无憾于九泉之下!

    先父苗海南从一个无知的青年,进而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历尽周折,在旧中国他发展工业、开发西北、“实业救国”的希望终成泡影。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从而矢志不移地始终响应党的号召,紧跟党指引的道路前进,逐步成为一个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作者苗永明为省政协原副主席,苗淑菊现为省政协副主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