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152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8日

熊佛西大胆开拓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0-10-25 09:26:19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凡事来了都习惯按常规走路,若要突破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文化心理,在价值观念上、生活和工作方式上有个根本性的转变。1922年,熊佛西进“艺专”,拥护“国剧运动”,主张戏剧系办成戏曲科班;拥护新兴戏剧,主张戏剧系办成新兴学府。戏剧系应何去何从,年轻的系主任熊佛西不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办学方向,而是走民主的道路,组织师生进行辩论,这表现了他的胸怀与气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做法经过辩论,使大家认定戏剧系应是训练各方面人才的大本营,是新兴戏剧的实验中心。确定了办学的方向后,熊佛西一切从实践出发,探索着新兴话剧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新路子、新体制。
  “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 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 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 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