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文甫,原名嵇明,1895年12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嵇文甫6岁时入私塾读书,以后又入卫辉李氏私立小学。他天赋甚佳,记性极好,一篇文章常常只读一两遍就能大段地背诵下来。嵇文甫有一个习惯:平日里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到考试前别人开始“临阵磨枪”时,他却丢开书本大睡三日,而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有一次,他正在教室里读书,忽听窗外有人喊着他的名字高声叫骂,叫骂者是一个顽劣学生,显然是在无端滋事。可是,他居然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继续读书,全然不理会那个同学的挑衅。事后,老师听说了这件事,在课堂上把嵇文甫称赞了一番,说他有如此的心胸和涵养,将来一定能成大事。
1910年,嵇文甫入卫辉中学。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夜,革命思想在全国迅速传播。卫辉中学是革命思想在豫北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这里,嵇文甫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最初沐浴。
当时,卫辉中学的教员中,有好几个是同盟会会员。其中,对嵇文甫影响最大的是刘粹轩先生。刘先生学识广博,思想进步,虽然他讲授经学,但在课堂上却不断向学生介绍《民报》、《黄帝魂》等进步报刊,将民主革命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刘先生对勤奋正直的学生嵇文甫十分喜爱。嵇文甫后来在《辛亥杂忆》中说:“我那时才15岁,只是天真地佩服他。有一次也不管他是否担任国文课程,就拿一篇作文去请他指正。他看了以后很高兴,就叫我常到他那里去。从此每隔三五天或十天半月,我就到他那里去借书阅读,他给我讲过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讲到‘志穷乃见节义’一段,不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