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谟几乎跑遍了新疆的每个县市
他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不讲排场,下乡从不要求额外招待,有时事情办得快不吃饭就走。他从不计较小车的档次,分配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国产第一代上海车就坐了好多年。有一次,分管外贸工作的一位领导给刘子谟提议说:“你管财政,自己却坐个破烂的上海车,也该换换了。我给搞进口的同志说说,进口两辆奔驰车,你一辆,我一辆,一辆30万元,两辆60万元,不多,你先让财政上把钱垫上。我们坐这样的车,别人也无话可说。”刘子谟笑了笑说,有车坐就行了,只要不耽误工作就好!6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教育、医疗需要钱的地方很多,60万元可以办好多事啊!最终他婉言谢绝了这位领导的好意。严格要求下属
刘子谟在财政部门长期工作,在这些既有钱、又有权的部门,他从不乱批条子。在没有票证就买不到一些消费品的日子里,他经常叮嘱家里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向人家要额外的烟票、工业券等国家控制的票证。
有一年,政府物资部门回收了一批旧卡车,刘子谟的司机小张听说有的领导批了条子就可以买一辆出来,亦想为老乡买一辆这种旧车,便向为人宽厚和善的刘子谟委婉地提出这个要求。刘子谟亲切而严肃地说:“这是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需要车的单位很多,不能随便卖给个人。批条子破坏财经纪律,我们不能带这个头!”后来,政府车队选队长,小张全票通过。这时有人揭发小张有不正之风,批条子、走后门买过车。组织作了认真的调查,否定了批条子买车这件事。小张这时才意识到刘子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对自己的培养和爱护。尊重干部爱护干部
自治区财政厅组建后,有从老解放区来的干部、少数解放军转业干部和刚从各种干部学校分配来的干部,以及一部分解放前在财政厅等机关工作过的人。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当然会沾染一些旧的思想意识和作风,但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在党的教育下都能自觉改造思想,努力为人民服务。刘老对这部分干部很尊重。在工作中一视同仁,大胆使用,对其中表现较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还委以重任。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加强民族团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刘子谟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热情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在生活待遇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干部从优照顾,他把乌鲁木齐市幸福路一些比较好的单元式住宅楼,基本上都分给了少数民族干部居住。
刘子谟非常爱护干部,对个别犯了错误、甚至犯了严重错误的干部也给予热情帮助,尽量予以挽救。1958年,自治区财政厅里有一位干部到内地出差期间,在经济上犯了较大的错误。机关里的人对此很气愤,认为必须给予惩处,有些同志还提出给予法办。但刘子谟没有这样做,他对这个干部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和行政处分,并安排他到基层工作。这使这位干部很受感动,也使大家受到教育。深入基层重视调查
为了搞好业务工作,刘子谟很重视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
在上世纪50年代,他每年都要跟随自治区领导到全疆各地去检查工作,一走就是一两个月。当时交通很不方便,路况很差,一路上很辛苦。
刘子谟几乎跑遍了新疆的每个县市,对基层的情况很了解。1952年冬,高仰俊到南疆检查工作,他交代:“下面财政都很穷,制度不健全,有些挂账应给冲销。”高仰俊照此办理,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