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032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陈原-学术评价

发布时间:2010-10-25 09:41:0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他是一位有造诣的学者,知识广博。他对出版编辑,深有研究。他读书很多,文史哲经,包括地理、国际与音乐,样样通晓。他是语言学家。他有多种著述问世,而且深受读者欢迎,他会英语,还会世界语,是少有的一位才子。
  陈原做事非常认真负责,他不愧为知识界和出版界的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陈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的文化事业,为祖国的兴旺发达,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昌盛,苦心追求。他有如一头黄牛,忠心耕耘,直至生命的尽头。
  陈原一如他所敬仰的胡愈之那样,“是一个开拓者,他撒种子,铺摊子,他辛勤地耕耘;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园地,让别人去继续他的垦荒工作。”这中间有两个高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撰写外语学习著作,编辑抗战歌曲集,编写以“变化的世界”为对象的地理学教材,发表国际形势的报告,进行文学名著和电影剧本翻译;八九十年代他开拓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组织辞书编纂、出版与研究。有人说他这丰富多彩的一生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不错,“忧国忧民”激励了他的一生。然而,此外还有一条“人文主义”的绿线。在他早年,面对民不聊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救亡、启蒙”,“开发民智,拯救中华”,激励陈原毅然投身到世界语运动、文字改革运动直至抗日救亡运动中,随着形势日趋恶化,“救国救民”的红线成为主导。50年代以后,救国的热情逐渐被建设新中国的激情所取代。陈原还曾根据时代的要求,试图把苏联、东欧,甚至西方的思想引入中国,以便去粗取精、批判吸收,但他的视野多少失去了原来的广度和深度。新时期以后他不断地反思,他悔悟,他振作,过去10年所走过的弯路让他认识到启蒙的重要性,重新接续“人文主义”这条绿线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范用 (“文革”期间,陈原、陈翰伯、范用仨被打成“陈范集团”,一起挨批挨斗)
  陈原是语言专家,他擅写语言知识小品,许多读者是从文字认识他的。陈原先生也是少有的中国知名文化人最开朗和大度的人,另一位则是书法家、画家黄苗子先生。陈原先生的幽默感是林语堂式的、也不尽是林语堂式的,前者是带有英国绅士的味儿,典雅而不显露,谑而不虐。但他却少了一份英国人的迂,多了一份明快。与他在一起,是一桩赏心乐事,他语带相关的幽默,往往要过一趟大脑、稍加琢磨才能领略个中的妙谛。他的幽默带来欢愉的笑声,意趣是绵长的,余音袅袅。——彦火
  陈原同志在出版工作中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格,但大家并不是敬而远之,而是乐意接近他。因为他是性情中人,至情至性,无所拘束,他的随和、圆通,他和人交往时的妙语连珠,对人们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胡企林
  陈原不是职业作家,一生的精力,主要投入编辑活动中。在陈原门类繁多的工作业绩中,有一种一以贯之的东西,以介绍“新思潮”而鼓励学习外语,为反对投降主义、研究“现代变化的世界”而写地理,要批判极“左”思潮而“一头扎进语言现象和语言学的海洋”正是这条线,使陈原成为进步的、党的编辑家和出版家。——沈昌文
  陈原从事出版生涯60余年,执着奉献。他博学多才,勤于著述,颇多创获。读书、写书、出书,书伴其一生,他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学者。他留给后人的有关出版学、语言学、地理学、国际政治、音乐等方面的论著、译著、散文随笔等各类作品30余种,洋洋大观。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其实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特征。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谭秀珠女士,她认为陈原老是一个知识宝库,她说30年来的陈原给她的印象是,什么都懂。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