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杨之光5月14日晚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杨之光1930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揭西。1949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1950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2010年,杨之光获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
美术史学家迟轲曾评价道:“师从高剑父的杨之光,走的是徐悲鸿的路,深受蒋兆和的影响,绝对是中国画人物画的一流画家。”杨之光在绘画领域探索不止,坚持每日速写和创作,以“借鉴古洋寻我法,平生最忌食残羹”为终身座右铭。其中,创作于1954年的《一辈子第一回》是杨之光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第一次用新国画样式记录人民选举。晚年,他又独创性地用没骨法塑造场面宏大的人物群像《九八英雄颂》。
杨之光晚年把自己的重要作品及4000多件手稿、文献悉数捐献给各大国家公立美术馆,无私而慷慨地为后人献出了他一生系统的艺术成果。去年10月15日,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的“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展出了杨之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作品、手稿、文献共1000多件,展现他严谨、创新和艺术探索的历程,及其为广东美术教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杨之光是构建新中国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在广州美院数十年的教学生涯里,杨之光为美术界培养出一批著名画家,包括林墉、钟增亚、陈永锵等。学生们将杨之光的审美情趣、价值理念、创作技法不断发展,使之生生不息。